细解“协和三宝” 感悟百年协和专属品牌
协和有三宝,百年传至今。若问哪三宝,百年孰说清?一说图书馆、病案、名教授;另一说图书馆、病案、住院医培养制度。
流金岁月,与时俱进。“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协和人,获得的临床研究成果、医学研究专著,反过来又丰富了协和三宝的内涵,使之传承至今。
协和第一宝:图书馆
协和图书馆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医学图书馆,藏书达50万册、期刊超过5000种。
协和图书馆馆藏外文原版书刊数不胜数,许多珍贵的西方医学专著、图谱和中医古籍被妥善保管,自1824年创刊至今的每一期《Lancet》在这里都能找到。这些书刊仿佛一件件精美的藏品,无声地见证着医学的每一次进步,说其是医学史博物馆不算夸大。
而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藏书数量的多寡,已经不再与知识更新的速度挂钩。临床医生们更多倚赖网络医学数据库的资源来更新知识、指导临床,这令协和图书馆渐渐失去昔日独拥信息的权威和力量。
可喜的是,协和图书馆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大数据潮流,为临床医生订阅大量的医学数据库,并定期开办文献检索与数据库使用讲座,使得UpToDate、ClinicalKey、BestPractice这样的优秀资源不断指引着医生的临床决策。
图书馆是协和的眼睛,帮助医生在疾病的黑暗中寻找光明。他们深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协和第二宝:病案
自1921年建院至今,北京协和医院保存着近300万册患者的病案,为全国之冠。
一份份协和病案的诞生过程,记录着“老协和人”对年轻大夫的言传身教。只有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观察,对检查结果详加记录,并经过归纳、分析,才能写好一份病案。在协和医院,对一个新医生的培训,是“从写病历开始的,而不是开刀,不是开药”。
多年任协和内科主任的张孝骞对下级医生病历书写要求极为严格,“不仅内容要准确齐全,而且单位要标准化,字迹不得潦草,绝对禁止自编的简化字和缩写。要求忠于事实,在重要的地方还要做分析,不能写成流水账。”
协和的一位老书记鲁重美教授曾回忆自己毕业刚进协和医院时的情景:第一次随上级医生查房,当张孝骞教授把病历推到她面前时,她有点不知所措,语无伦次,不能准确说出病历反映的问题,为此被重罚。在接下来一年的实习生涯里,她认真书写了100多份病历,深切体会到了规范书写病历是怎样的含义。在以后医院管理过程中,她也十分重视病历的管理。
协和的病案蕴藏着北京协和医院极为丰富和宝贵的临床资料,是协和人医疗技术、经验、临床思维过程的记录和结晶,也是医院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基石,甚至一些名人的病历已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病案轶事:美国客人找到出生小脚印
在协和医院,很多年轻大夫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1972年,协和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是一位美国女士,当时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她自己是194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她不经意间对中国友人提及她在协和出生的事。朋友建议她到协和医院找找当年的出生记录。
协和给了她一个意外的惊喜,医务人员不仅从病案室中找到了她的出生记录,还翻出了她出生时医院为她印下的小脚印。她带着摄像机拍下了找病历的全过程,并且复印了这枚珍贵的小脚印,挂在自己的床头。
每一份病历都详细记录着不同患者的疾病特征和诊疗全过程;每一份病历都承载着“协和人”的临床思维和经历智慧;每一份病历都记录了协和历代住院医师的不懈努力和成长历程。
协和第三宝:名教授
协和名教授与住院医培养制度是一脉相承,都是协和的宝。但制度传承多年始终如一,而名教授却各不相同。
老教授的指导和教诲,有业务上的严格要求,有思维上的循循善诱,有信仰上的坚定不移,以及身临其境的临床故事。每一位小有所成的协和人,都会对当年亲身经历的老教授的指导和教诲烂熟于心、如数家珍。
张孝骞,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张孝骞的学生鲁重美在《难忘一事——回忆我的导师张孝骞教授》中描述了这五十六个小本和四盒卡片:整理张老的遗物时,我又见到了那些我所熟悉的小本本,那是张老亲手记下的一些复杂、疑难病例,多附有随访结果及有关文献的出处。密密麻麻的字迹,凝聚着张老的心血和汗水……
身边的桌子上堆放着四个大小不等、质地不同的盒子,一个旧铁盒,一个长木盒,两个厚纸板做的鞋盒,里面装满了张老常年积累的文献摘录卡片,英文的、中文的,分门别类,井然有序。新旧卡片参差码放,泛黄的、褪色的、毛边的旧卡片是老人早年从医生涯的艰辛写照,更多的新卡片却展示了老人永不满足、不断向医学领域冲刺的不倦精神。
曾宪九,著名外科学家、我国现代基本外科奠基人之一
1979年3月,曾宪九教授在例行体检中查出肺癌。术后曾教授比生病前更努力了。他不止一次地说:“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还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完,真是着急啊……”
“有一次,我们正在查房,一位护士跑过来说,隔壁病房有一病人突然不行了。曾主任带着我们迅速赶过去,这时病人已经停止了呼吸,曾主任一个箭步冲上前,毫不犹豫地为病人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这一动作激励了周围所有的人,大家争相上前交替参加抢救,最终使病人脱离危险。原来这是一位肝硬化门脉高压行分流术后的病人,因肺动脉栓塞而突发呼吸骤停。”回忆起往事,北京协和医院原外科主任钟守先多次哽咽。
林巧稚,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一次考试中,林巧稚教授要求医学生们观察孕妇的分娩过程,然后写出一份病历记录,以此来评定他们的临床能力。结果出乎意料,仅有一份病历被评为“优”,其他均不及格。医学生们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只好硬着头皮向林巧稚教授请教。林巧稚严肃地说:“你们的记录没有错误,但不完整,漏掉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漏掉了什么呢?”大家反复查看,实在想不出漏掉了什么,又不敢多问,只好偷偷地看了一下那份“优秀”病历。结果他们发现,各项记录其实都没有区别,只是那份病历里多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有豆大的汗珠……”
协和教授们的诊疗思维是宝,临床经验是宝,科研思路是宝,高尚品德是宝,谆谆教诲是宝,人生智慧是宝,可谓全身上下处处是宝。
本文综编自健康界、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官网、《协和医事》。
“协和三宝”的传承,孕育出了不断超越自己的协和精神,也是百年协和的专属品牌。医院如何创建属于自己的具有先进性、地域性及国际性的强势医院品牌?
“中山”、“华西”、“鼓楼”、“湘雅”、“协和”等耳熟能详的医院品牌经营标杆医院,将在第五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上,教你开辟医院品牌蓝海。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会议信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