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医院:让医学数据价值最大化
信息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包括网络系统、软件系统和安全体系,要与医院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面对当前越来越热的大数据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区域医疗应用,信息共享、数据的有效利用以及安全性成了焦点。北京安贞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Streaming技术让动态影像调阅更流畅
在数据传输方面,安贞医院利用热点数据分层技术、Streaming技术以及医院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网络,为以影像数据为主,尤其是动态影像数据的快速传输提供了保障。
Streaming是一种数据传送技术,它把客户机收到的数据变成一个稳定连续的流,源源不断地送出,使用户听到的声音或看到的图象十分平稳,而且用户在整个文件送完之前就可以开始在屏幕上浏览文件。
信息中心总监周奕说:“Streaming技术对于DSA(心血管)和超声等动态影像的浏览和调阅非常有帮助。”
(安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幽燕:医院正在构建互联网访问内部业务系统的安全体系)
在数据的安全性方面,安贞医院将电子签名技术与系统结合,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不可否认和完整性,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我们正在进行运用云桌面、白名单、水印和数据保护技术构建互联网访问内部业务系统的安全体系探索,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区域医疗应用提供安全保障。”该院信息中心主任郭幽燕说。
医疗大数据 标准化是关键
医联体的建立,给院际信息的共享和调用提出了要求,周奕说:“基于平台的数据标准及数据传输标准是成败的关键。新的PACS系统的建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同时系统又是纯粹的B/S架构系统,非常有利于以后医联体数据的交互。”
周奕认为,医学大数据有自身的特点——容易产生歧义,因此对数据质量要求更高。“医学大数据管理的关键不是如何采用Hadoop等大数据技术,而是如何提高数据的质量。”
数据质量主要体现在数据的结构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两个方面。目前,安贞医院为心脏外科建立的大血管疾病数据库,就是基于HL7的全结构化数据库。而新上线的RIS系统的报告也将逐步进行结构化、标准化处理。“只有这样,经过受控医学词汇的数据清洗,抽取到临床数据中心内的数据才有能力用作临床决策支持。”
影像数据平台 给科研教学插上翅膀
安贞医院每年冠状动脉造影突破两万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破万例,各类心脏外科手术破万例,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但与此病例规模相比,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却并不能与之匹配。
2012年,医院建立了科研电子病历数据库,让这一局面得到了改观。截止目前,中心已配合完成科研查询100多项次,局部建立了心脏外科大血管疾病、冠心病搭桥治疗、心内科冠心病介入治疗、呼吸内科肺栓塞等科研数据库。
(安贞医院信息中心总监周奕:我更看重PACS给医院临床科研和教学带来的意义)
“相比于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我更看重它对我院未来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周奕表示,新上线的PACS系统内置教学模块,配合电子病历的教学模板和考试模板,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医院的影像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周奕介绍,在建立大血管疾病数据库的过程中发现,影像资料和数据检查报告是数据查询中的一个短板。“新的PACS系统的上线,使我们将影像数据和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平台对平台的交互,以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进行交互,为科研教学查询提供了完整的数据集。同时,未来检查报告结构化程度的提升也必将改善科研查询的效率和效果。”影像数据平台的建立,为未来的医疗大数据利用和挖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