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生被伤身 医院怎样别再伤了TA的心

原创 2016-07-02 19:52 况扶华 / 健康界

在面对暴力伤医事件时,很多医院的应对广受赞誉,而部分医院似乎一直“隐身”,医生难以体会到“依靠感”。

伤医事件仍在发生……最近9天,国内见诸报道的伤医事件就有4起。

依法追究伤医者的责任,自然是执法部门的分内之责。与此同时,医院作为被伤医生的“靠山”,也应主动采取措施,保护受伤医生。可是,现实中,很多医院的应对广受赞誉,而部分医院似乎一直“隐身”,医生难以体会到“依靠感”。

医院发生伤医事件后,怎样才能有理有据地为医生撑腰、维权呢?


4起伤医事件回顾

事件一:据微信号“drsunshine”消息,6月23日,一名孕妇因24周胎膜早破前往安徽某省级医院就诊。就在诊疗过程中,一名值班女医生被两名男性家属打致头颅血肿、脑震荡、皮肤软组织伤,原因是该医生不陪同病人去做检查。随后院方报警,警方建议双方和解。

事件二:据微信号“三甲传真”消息,6月23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急诊前台接诊过程中,一名女护士被患者的陪同人员打至脑震荡、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案件发生后,正在外地出差的院长曾志羽,马上委托其他院领导到现场处理。另外,医院官方通报呼吁公安机关严惩打人者,并声明将根据案件的处理结果,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事件三:6月27日凌晨,一名男子醉酒后到南通市某医院就诊,因对医生治疗过程不满,而对该医生拳打脚踢,导致医生两颗牙齿被打断,头部有轻微脑震荡。两位伤人者以寻衅滋事罪被拘留。该报道未提及医院的应对方式。

事件四:7月1日,天津市武清区某医院儿科发生一起恶性伤医和打砸医院事件,持续约20分钟。患儿家属抓住医生进行殴打,致两名医生及两名保安受伤。相关新闻报道未提及医院的应对方式,事件仍在继续跟进中。



医院处理伤医事件六法则

伤医事件一旦发生,医院最重要的是拿出态度。正确的态度是面对暴力伤医绝不容忍和姑息,并立即报警,呼吁警方严惩伤医者。

同时,医院针对暴力伤医事件应成立危机处理小组。比如,港大医院早在2014年6月就成立了危机应对小组,成员为6名医生和14名护士,24小时不关机待命,随时应对院内发生的伤医危机事件,即刻赶到现场提供支援。

根据各医院见诸报道的“伤医事件应对经验”,健康界总结出六大处理法则:离开并呼救、留存现场证据、通报执法人员、上报管理机构、支持受伤员工、扩散信息争取公众支持。

1.离开并呼救:医生遇到暴力伤医,第一件事是尽快离开现场,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同时,本人或同事尽快通过按警铃或电话等方式报告院内行政值班人员。

2.留存现场证据:医院要将伤医者绳之以法,必须要有证据。因此,医院尽可能留存现场的完整音像资料,或寻找现场目击者,以及调取监控区域的视频记录。

3.通知保安和向执法人员报告警情:首先,联络院内保安抵达现场维护秩序;其次,尽快拨打110或向附近派出所报警,由警察控制伤医者。

4.支持受伤员工: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或危机应对小组成员,陪同受伤医生接受警方询问。如果医生的伤情较重,相关人员先陪同其接受体检和治疗处置。事后还向医生提供办理工伤、民事索赔、法律援助等服务。

5.上报管理机构:起草情况说明,上报当地卫生计生委或医管局。

6.扩散信息争取公众支持:医院主动公布事件真相,争取公众对伤医者的谴责。除了法律的严惩,通过媒体曝光其不良行径,呼吁社会公众的谴责也是一种方式。

无论如何,健康界谴责一切形式的暴力伤医行为。同时,希望医院和执法部门各尽其责,前者抚慰医生,后者依法处置伤医者,两个方面均不可或缺。

(本文综编自健康界、医学界、drSunshine微信公号、三甲传真微信公号、武清万事通微信公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TA,医生,医院,微信公号,脑震荡,伤医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