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生前辈:跟准医学生们说说心里话

原创 2016-06-08 18:25 漆昌乐 / 健康界

学医的选择,原本只关乎理想与信念,现在似乎夹杂迟疑。健康界随机采访十余位医者,希冀为准医学生解开心结。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围绕“是否报考医学院校”的讨论再度沸腾。

学医的选择,原本只关乎理想与信念,现在似乎夹杂迟疑。作为准医学生,可能太想了解这个行业的真实故事,太渴望前辈给自己指点迷津。是的,每一位医者背后都有故事,或曲折或简单。他们的声音或许可以解开你的心结,至少多一个洞察这个行业的视窗。

为此,健康界开展访问,对象中有医院院长、科室主任,也有乡村医生。当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者。

高考那年,我为何选择学医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原执行院长刘江宁:选择学医,与我的家庭有关。父母是医务工作者,从小便受影响,能感觉到他们帮助别人解决病痛后的快乐。高考后报志愿几乎全是医学院。从事医疗卫生事业30多年,热爱卫生事业30多年!

浙江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尹绍文:选择学医没动人的故事,父亲要我选择的。

深圳儿童医院副院长麻晓鹏:说起学医的经历,还是蛮曲折的。母亲学医出身,我从小就在天津医学院的家属大院里面长大,周围的街坊邻居也都是医生。但从没打算成为一名医生。高考前夕,母亲苦口婆心地动员我学医。万般无奈之下,硬着头皮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医学院的学习枯燥乏味,真正接触临床后慢慢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喜欢上儿科医生这个职业。

山东兖州中医院院长孔庆民:当年我选择学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逃离农村,吃上“公粮”。医学是个与人为善的职业,总是救人于危难困痛之时,是最能体现人性之善的一种职业。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治医师翟光耀:当年人大附中毕业,高考成绩比较好,按理当时想考哪个大学哪个专业都可以,但我只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专业,第二专业都没有报。坚定一条信念:学医。不是说多高尚想拯救苍生,我对医学很有兴趣,而且小时候体弱多病,一直很想搞清楚怎么回事。

北京地坛医院感控中心主任蒋荣猛:当年学医是偶然而简单的决定。做医生后发现,虽然很苦很累,尽管全身心付出还会招致不解,但医生是这世上最纯粹的职业。做医生不仅可以在治病救人中感受生死的紧张,而且可以在解决病人的一个个小问题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妙乐。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医生潘战和:说实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背后故事。家在农村,考上大学是件极稀罕、对家族也是件极荣耀的事。于是乎,就被动学了医。现在想来,没有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当然是一种遗憾。不过,既然学了医,从事了这个职业,就尽量做好。

是否支持孩子学医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医。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治医师翟光耀:孩子如果自己有兴趣,我不反对。如果没兴趣我不会逼他。如果孩子对生物化学医学感兴趣,我不会说因为各种社会因素去反对去拦着他。

浙江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尹绍文:我女儿似乎不喜欢学医,我也不主张,尤其女孩子。我相信医疗环境会改善,渴望学子们会选择学医。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原执行院长刘江宁:我是第一军医大学1982级深圳同学会会长。这些同学的小孩没有一个学医!

山东兖州中医院院长孔庆民:我支持孩子学医,但也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学习了其他专业。

河南宏力医院副院长杨磊:应该培养正确价值观,如果孩子对医学感兴趣,有成为医学人才的潜质,我认为应该鼓励孩子从医,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

北京地坛医院感控中心主任蒋荣猛:我不仅要坚持下去,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告诉他做医生给人带来的非凡人生体验,只要他选择做医生,我一定会支持他。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文林:儿子去年高考,当时非常希望他能学医。但他坚决发对,为此还发生争吵,后来学了计算机。但愿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为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做些事情。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医生潘战和:肯定不支持,而且会反对,这里实话,不是矫情。当然,如果孩子就是喜欢学医,尽管我反对,最终我还是会尊重的,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等于赞同支持,这是两回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关系办公室主任樊荣:女儿三岁,因为从小耳濡目染,连孩童的游戏情节也总是脱离不了打针吃药。心里不太愿意她学医,因为未来会很辛苦。但如果她最终选择从医,我还是会支持。

准医学生们,我想对你说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现在是学医最坏的年代,也是学医最好的年代!

山东兖州中医院院长孔庆民:又是一年高考季,又到选择人生路径的档口。年轻的同学,只要你有一颗爱人从善之心,愿意在帮助他人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那就请你学医吧,相信你不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西京医院营养科主任赵长海:现在这个时代与我们那时毕业情况完全不同,说心里话现在研究生都是“白菜价”。怎么使自己将来更有优势,决定于大学时代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哈尔滨阿什河街道南城村卫生室医生孟阿娜:有人说“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就鼓励他的孩子学医吧”,当然这更多是对目前医疗环境的调侃。我想对高考学子说的是:只要自己喜欢,医学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新加坡总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张清:回顾报志愿、选择专业、第一次试图规划人生的那一段时光,觉得的确青葱可爱。现在也许对此笃信不疑:怎么选择都不会太错,什么结果都不会太差。刚刚经历成人礼的你们,乳臭未干,又如何能够知晓,现在的选择就是未来的方向?医学在科学和人文的角度都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很多问题没有答案,但又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是“博物学理论”的坚决拥护者。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医生潘战和:建议在选择志愿时,多听从自己的内心(性格特质、兴趣等),不要盲目跟风追求名校或所谓热门专业。大学是锻炼独立成人的过程,而非目标,学习知识只是一个方面,应该全面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将来机会会很多。

最后,摘录食指的小诗《相信未来》中的片段,与各位共勉: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注:感谢各位受访者真切详细的分享,但囿于篇幅,文章仅呈现部分内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心里话,医生,前辈,学医,医学,院长,职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