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引发观众鼓掌叫好的医改大讨论

2016
06/07

+
分享
评论
相海泉 / 健康界
A-
A+
当高解春、王杉、段涛、何超、林峰、马昕、邰从越这些医界大咖凑到一起时,没有人会不期待他们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当高解春、王杉、段涛、何超、林峰、马昕、邰从越这些医界大咖凑到一起时,没有人会不期待他们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又开了哪些脑洞。

“高朋满座”大讨论已经成了健康界峰会的一个标签,闭幕式反而成了会议最火爆的一个环节,至少是最火爆之一。现在不光有掌声笑声,甚至不时会响起叫好声。

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如何看待社会资本?对医生多点执业为何如此纠结?互联网医疗究竟能否促进分级诊疗?针对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医界大咖们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脑力激荡。

参与嘉宾

高解春 上海申康原副主任、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王杉 北大人民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原院长

段涛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

何超 邵逸夫医院原院长

马昕 华山医院副院长

林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医生集团发起人

邰从越 心医国际总裁

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 院长敢不敢花?

会议一开始,高解春就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有500亿甚至更多钱进入医疗行业,公立医院院长怎么看,敢不敢花?

社会资本如何与公立医院对接?二者的业务边界在哪里?虽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是政府一以贯之的政策,但是在操作层面依然有很多现实的瓶颈。

(上海申康原副主任、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

何超我认为钱多肯定是好事,怎么用这些钱,能否用这些钱,对于公立医院院长来说,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在医疗市场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当下,医疗服务的提升肯定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但没有钱肯定不行,关键是看各位有没有本事,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条件支撑去使用这些钱。这需要知识、社会和体制机制的改变。

高解春体制内的人天天说医疗卫生缺钱,今天钱进来了,为什么很多人说这些钱进来是不理性的?要注意,这些钱进来做的是营利性的医疗服务,这个大家要清楚。

王杉其实,在座的各位医院的流水,如果做理财的话,不用增加一分钱的工作都可以增加千万元单位的收入,为什么大家不敢做?因为这是在一个政策的边缘,大家担心这件事。

(北大人民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原院长王杉)

社会资本投入医疗行业,一定是有盈利需求的,如何跟公立医疗优质资源融合在一起,怎么从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上解决这些困惑,现在还没有解这个套

段涛作为医院来说,对于社会资本,肯定不能不作为,但是也不能乱作为,但不作为和乱作为之间的界限不是太清楚。如果没有王杉院长前面讲的这个担心的话,有钱进来,公立医院可以借其发展,为什么不呢?这就要求有明确的政策规定。
上海公立医院用的每一分钱,申康都可以看得到,没有项目、没有预算,医院一分钱都不能用。医院自己的钱不能用,外面进来的钱更不好用。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期盼钱进来,但是又怕钱进来有麻烦,这是一个矛盾的心理。

高解春让公有的办公有的事,私产办私产的事,老把公有和私产放在一起才是悲哀!国有办基本医疗的千万记住,市场进来的钱办市场的东西对我们是好事。当然对我们现在办的特需医疗服务会有冲击,我们要打着公立的旗号才是我们的问题所在。公立医院为了学科发展可以做高端医疗,但是这个高端一定要有限制,有规则。

王杉从商业模式一分析,现在体制下不赚钱的项目都给了社会资本,让他们办高端的,实际上,中国95%以上的优质医疗资源都在公立医院。一定要有计划地去影响市场,如果把一些大医院放在市场上,而且还是非营利的,这样所有公立医院院长就要开始紧张了。

高解春应该是没人干的政府托底,能赚钱的让市场和我们竞争,这时候公立医院才可能有活力、有未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医生集团发起人林峰)

林峰全世界的医疗生态都是这样:市场能够用优质资源配置的效率解决的问题,一定是交给市场的,政府的责任是保障基本医疗,雪中送炭,托底市场不灵的地方,也是政府财政应该分担的责任,我们是反过来了。

卖艺or“卖身”?多点执业的玻璃天花板

不久前,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免去了两位科主任的职务,原因是“未经批准在多家医院执业”。公立医院的医生首先是体制人,在市场经济下,多点执业的囧途正在现实上演。

马昕医生走穴当然要管,每个医生的人力成本一年5到7万,医院帮他门付成本,他们在外面干合适吗?

美国的医生在找组织,而我们的医生要跑到外面其他医院。我们没有办法和其他医院竞争,其他医院可以给医生100%手术费,我们的医院给不了。当然我们有一些退休的医生,退休了允许他们多点职业。我们不会像北京医院这么强势,我们会给这些医生谈,告诉他们这个职业点是第二职业点,我们没给这些医生多点职业的权力。

林峰多点执业只剩下一个问题——医生身份问题要解决,要有契约精神,这个必须要有,不能没有管理。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

段涛医生多点执业是个伪命题,现在是卖艺不“卖身”,最终应该是又卖艺又“卖身”,卖个好价钱。为什么大家要多点执业?是因为出的价钱不够高。如果出一个非常高的价钱,把人也卖了艺也卖了,为什么不卖呢?

第二,我同意要有契约精神。比如在上海,公立医院给大医生的钱,申康是有规定的,要留住他们,就要让他们有阳光、体面、合法、合理、有尊严的收入,医院给不了怎么办?就得让他们出去,但是有一个前提——要把医院的事情做好,要有契约精神。

王杉我有不同观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院长或者领导班子不可能也没有精力把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搞清楚,然后进行分类管理。我做院长期间,虽然也支持多点执业,但真没有批准过,因为我确实没法实时管住他们。

目前,公立医院的大夫已经有一部分心眼活开始了,如果到私立医院不影响学术地位、社会地位,不一定非要在公立医院干,这是一个好的迹象。我估计五到十年内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何超美国医生也不是我们想象的完全独立行医,也有医院雇佣,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中国多点执业的政策是依据中国目前的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也就是服务能力作为补充,肯定是不完整、不完美的,我想中国也会像美国一样走一条多点互补的路。

关于契约精神的问题,中国社会目前肯定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契约社会,因此,医生和医院的关系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契约关系,需要讨论。

多点执业也好,国内医生集团也好,中国社会还没有非常好的环境以及管理机制,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今天明天的,会有一个过程。

但是,这个讨论仍然很有价值,要积极倡导这种形式存在的环境、条件,逐渐规范。

(邵逸夫医院原院长何超)

高解春我提一下个人的观点。第一,大家要理解,政府为什么要号召医生多点执业,就是希望营造多元办医的条件。

第二,确实全世界的多点职业一定是先有契约精神。我们医院谁多点执业就开除谁,这就是人家的契约精神。所以我认为,绕开第一职业点,马上就走,是不可能的。

第三,关于医生集团,美国是医生集团的发源地,最近的趋势却是,更多的医生逐渐又回归被医院雇佣,为什么?现代化的医院成本不是任何一个医生集团所能承受的,所以不要把医生集团想得很好。

现在国内的医生集团和领头人是雇佣关系,这不是真正的医生集团,真正的医生集团一定是合伙人制度,权利是平等的,义务也是平等的。真正的医生集团一定是多个学科组成的,两个神内科放在一起算什么医生集团?

互联网医疗为什么要搭上分级诊疗?

稍微留心一点,不难发现,目前有好多家移动医疗公司都在提分级诊疗,原因是什么?互联网医疗是否能促进分级诊疗的发展?

王杉我不太喜欢互联网医疗这个词,一定是医疗加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技术。有人跟我说不是技术是一个理念、思维方式,我说不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望触叩听是不变的。所以对于IT公司我的建议是:你们最好的出路就是把医患双方伺候好就赚大钱了,但是想替医生看病是妄想

邰从越首先我认为一定是医疗加互联网。另外,互联网本身是一种连接,让原来的距离变得很短,让效率变得更高了,而真正的核心还是医疗服务。是不是真能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解决问题,应该成为考量医疗IT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讲,心医国际是在做各种“撮合”:我们在大的医疗机构和小的医疗机构间撮合,在大专家和小医生之间撮合,在学科之间撮合,还在医生和患者间撮合。因为两边都是有需求的,心医国际就是想做好供需双方需求的对接,所以我们这几年还是天天都在做一些很“重”的事。

还有一点,我觉得医疗加互联网,“轻”是走不下去的,最后还是要走闭环,还是要回归线下。比如京东,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吧,但是他们有12万人在线下做服务。如果服务型的公司没有好的服务团队,没有好的服务标准,没有不断改进自己,我觉得是没有价值的,好好把服务做到位才是最重要的。

(心医国际总裁邰从越)

何超本来我不太习惯在公开场所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今天情况比较特殊,我说几点。

第一,对于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是否可以这样定义:互联网公司做医疗可以叫互联网医疗,医疗机构做互联网是医疗互联网,不同的只是起点,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提供医疗服务应该是一致的,只是一个大配小,一个小配大。

第二,王杉院长说望闻问切、望触叩听,三十年以前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但是今天我无法跟学生坚持这个说法,因为我现在很少做望触叩听了。

第三,我刚刚参加完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大会,国外已经有关于远程医疗的立法,而且用循证的依据来说明远程医疗可以增加可及性、灵活性,降低成本,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远程医疗的监测器、可视设备甚至比人眼更加精细,更加深入,当然,这不代表全部,但是可以看到技术的进步。

(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

第四,十年前阿里做商城的时候,我相信大型超市、大型百货公司没有人相信阿里能发展到今天。我们医疗界应该更开放,应该通过科学的、循证的、合理合适的方式对待互联网,鼓励、传播、推广,让中国的老百姓更多地得到可及的、灵活的、低价的医疗服务。

高解春当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的时候,医生要想明白,应该把那些我们不喜欢干的事情,让机器去干,我们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了,大家一定要记住。所以,有一部分工作肯定是互联网可以替代的,比如慢病配药,未来肯定是这样的。分级诊疗的未来最常见的是网上咨询,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不要局限于远程会诊,心理咨询、精神病病人的治疗都是方向。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北京协和医学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在健康界峰会上说,大家都在谈医改进入深水区,他问过国家游泳队的队员,深水区是什么感觉?回答是,踩不到底。

医改往纵深处发展,很多复杂的问题逐渐显现,既无过往章法可寻,又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相信“踩不到底”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这些都考验着医院院长们的智慧和担当。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正如何超院长所言,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近期能彻底解决的,但是要积极倡导和推动环境的改变,使其逐渐规范。

这,就是这场讨论的价值所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改,鼓掌,观众,互联网,医疗,医院,王杉,院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