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分级诊疗若无政策保障 医院只能“自娱自乐”

2016-06-05 21:51 马晓蓓 / 健康界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何时到来?

2015年9月11日,分级诊疗顶层设计终于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文件创新性地提出了专病试点的举措。“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何时到来?

6月5日,在2016健康界医院院长峰会分论坛九上,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占伊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陶敏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富荣和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处长周华,分享了各自医院或城市的分级诊疗实践经验与思考。

占伊扬:如果政府不加入,与基层医院合作很脆弱

连续三年,占据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康复医学科首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康复医疗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院副院长占伊扬在分享“城市四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及,“基层医院跟我们合作,有时候很脆弱。”对此,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解决之道是与政府展开“院府合作”。

以南京市栖霞区政府为例,政府领导班子关注民生,想解决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愿意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就是政府出钱,我们帮他们做事。”占伊扬解释道,医院跟政府谈合作要趋利避害,“不能光讲自己有多可怜,要告诉他做康复能省多少钱,赚多少声誉,然后他就干了。”

陶敏芳:分级诊疗没有政策保障,医院只能自娱自乐

早在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下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就积极与基层社区医院展开合作,尝试大医院资源下沉,但在2015年出现“收治病人转不下去”的瓶颈。该院副院长陶敏芳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分级诊疗的推进,,政策保障是基础,“没有政策咱们就自娱自乐”。此外,老百姓的依从性也很重要“医院天天叫好不行”陶敏芳补充道,“各级医疗机构在定位清晰的基础上,落实是关键。”

吕富荣:“兜底”的三甲医院要从“大超市”变为“精品店”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指导意见》中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其中,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这就要求三甲医院着力改变病种结构,提升内涵建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做法是改变考核指标,“我们取消了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总收入等考核指标,”该院副院长吕富荣介绍,改为考核收治大病比例、三四级手术比和转诊率,让医院从“大超市”变为“精品店”。

邓绍平:医疗体建设一定要变“输血为造血”

2009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建立“松散型医疗集团”,提出由“输血”变为“造血”,在对下级医院开展教育培训方面举措颇多。一是专业导师制,根据当地医院需求,选择合适学科,进行一对一的导师辅导。“首批48名学员结业,均成为本单位学科带头人。”邓绍平院长自豪道,“我们还提倡管理的培训,与西南交大合作,向集团内的医院管理者提供MBA培训。”此外,开展全科及住院医师培训,并强调基层龙头医院的参与性,邓绍平说,“我们有几个托管的单位,他们都建立自己的全科医学中心。”

周华:杭州基层医生绩效上不封顶

2014年10月,杭州主城区全面推广医养护一体化,被媒体称为分级诊疗“破冰”,但周华处长并不认同,“杭州没有刻意去做分级诊疗。”为了让全科医生安心在基层,绩效工资能够充分体现医生的辛苦付出,“绩效是上不封顶的,医生凭服务能力吃饭,”周处长举例说,“我问过一个优秀的全科医生,他去年已经拿到了15万,而且工作压力比大医院轻,还不用上夜班。”

扫码下载健康界App,即可获取峰会嘉宾演讲PPT。

(注:目前仅IOS系统可在线阅读PP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院,政策,诊疗,基层,政府,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