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华西建立多院区的五点真实考虑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多院区是扩大医院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多个院区同时运行,使得多院区医院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增强,服务覆盖人群更广,从而使得医院品牌知名度提高。然而,建设容易管理难,大到主院区与新院区的关系、新院区的运营管理、学科建设,小到医护人员的出行、生活,多院区管理面临的难题并不少。
2016年6月4日,在健康界传媒、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的“迈进现代医院管理时代——2016健康界峰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张伟为大家分享了华西医院在多院区建设与管理上的心得。
除了医院本部外,华西医院先后开设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院区和温江院区。经过多年建设,各院区服务功能定位明确:院本部床位4100张,以诊治疑难危重疾病为主;上锦院区发展出创伤中心、痔瘘中心、普外微创中心、儿童医学中心、胰腺外科中心等特色专科;温江院区采取大专科、小综合运营模式,以诊治康复、肿瘤及慢性疾病为主。
张伟认为,多院区是新时代科技革命背景下,医疗为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在他回忆里,在建设华西医院分院时,医院内部也曾有疑虑和争议。但华西医院最终做下来了,并形成了符合医疗实际的多院区体系。在他看来,建设多院区,有几个因素不得不考虑:
首先是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张伟认为,我们即将面对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生命科学、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融合。要采取多院区,就必须将科技革命与医学科技发展带来的变革两相结合。为此,建设新院区第一个要做的是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模式创新首先要做信息采集、集成、分享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将完整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然后进行分析,制定出诊疗方案。
其次,医院管理体制的选择。张伟认为,在新的科技、医学背景下,传统医院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医学的发展。一定要把医生、技术员、护理和管理人员重新组合建立新的平台和中心。在多院区人才管理上,各家医院采取了或扁平化、或垂直化、或大部制的模式,张伟认为,不论采取何种模式,在信息化时代,要理性看待医生流动与多点执业,应该让医护充分流动起来,不管是在院区内部,还是去往其他地方。流动越多,留下来的是最适合医院发展的。
再者是新老院区关系。新老院区有时存在非常微妙的关系,在张伟看来,多院区的发展不是简单科室的拆分,也不是原有医院简单的复制,而是创新性的倒逼改革的一种方式。他认为,对于老院区来说,历史最大的麻烦就是文化,要改变或者创新,文化一定会阻碍我们的发展,这时我们就需要用新院区建立新服务模式,倒逼老医院院区的改变,这样我们整体才会可能发展。
第四是同城异城地域选择。一个多院区发展中,是同城发展还是异城发展,两个定位是不一样的。异城发展,可以做一些复制性的东西,根据区域特点、发病率和当地主导性病种,可以做复制。但是同城发展多院区肯定要差异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思考。同城发展门诊要综合,住院可以进行大专科、小综合模式来进行支撑,这就是我们说特殊的一些集中。
第五,要考虑到多院区发展的后勤支持保障平台。张伟认为,后勤一定是集约化管理和分散布置,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后台的集成。我们应建立医疗物流网络平台,让医院可以直接和厂家连接在一起进行物流配送。另外,还应做好医疗检测监护设备后台集成与连接,把医院所有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促成整个医院(包括多院区内)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和人力成本的下降,进而提高医疗资源在院内和院际的配置效率。
最后,张伟说,医院多院区发展一定要做好规划,要考虑10年、20年、50年以后医院是什么状态,如果做不好的话,30年以后,分院区和主院区会是什么关系?把这些规划好,我们才不是决策的历史罪人。
扫码下载健康界App,即可获取峰会嘉宾演讲PPT。
(注:目前仅IOS系统可在线阅读PP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