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生找不到工作” 是马云狂言?还是医疗未来?

2016
05/06

+
分享
评论
王一然 / 健康界
A-
A+
不管未来怎样,以现在的情况就去定论未来是不明智的。医生们若能用开放的眼光、包容的心态去看世界,既不坐井观天也不孤峰傲物,也许在应对未来趋势中会比他人多出一分胜算。

在14年11月20日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语出惊人,道出"阿里健康要在30年后让医院变少,让医生找不到工作"的个人畅想。当然,马云这一狂言毫无悬念地引来了医疗界人士的嘲笑与反击。

反击马云的核心理由无外乎立足医学本身的复杂性,认为机器操作再精巧,也替代不了医生。我们必须同意的一点是,医生一直以来都充当着全社会的精英角色,兼顾着多方面的能力,思考、决策和创造力缺一不可,而这些能力,是现有机器人所无法驾驭的。但现在没有威胁就等于永远没有威胁吗?先别急着下结论,先来看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表现。

有意思的是,机器人有关的新闻在上个月——也就是四月得到密集发布,各个行业的机器人被媒体争相报道,至于原因,小编也不知道,也许只是美丽的巧合。总之这并不妨碍我们来看医疗机器人的热闹。

·微软举办的一个案例分享会上,介绍了一款学习型机器在中国糖尿病管理中的尝试案例。据健康界了解,通过机器学习的治疗跟那种与医生见面5分钟,检测完血糖就开药的方式相比,是从盲人摸象升级到了庖丁解牛。更重要的是,通过机器学习,系统可能会发现医生发现不了的规律,可能会改变未来糖尿病的标准,彻底改变医生、患者乃至整个生态。

·北京的积水潭医院和301医院已经在骨科门诊候诊区设置了“预诊机器人”。患者就诊前可以通过回答“机器人”提出的与骨关节疼痛相关的健康问卷,了解自身存在的致病风险因素,筛查综合报告单还将成为医生进一步诊断病情的参考。今后,该项目还将推广至全国100家大医院。

·上海诞生了一款自动配制静脉用药的智能机器人,它减少了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比如掰断玻璃药瓶为患者注射时,他们的手指可能会被划破,造成不必要的感染;配制一些肿瘤化疗药物时,缺少防护的医生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也可能受到伤害。据悉,香港已有医院通过多方渠道联系到上海厂家,该配药机器人或将短期内进驻香港的医院。

·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教授也在近期公开表示,上海正在打造一个彻底颠覆现有就医流程和习惯的健康信息大平台,5~10年之内,“机器人医生”有望替代医生在线承担小毛小病的诊断治疗,而大医院将转型成为危重病治疗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狂言,马云,医疗,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生,沃森,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