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片热映 专病分级诊疗就在眼前!
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文件创新性地提出了专病试点的举措。
1.各地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稳妥推进试点工作。
2.《指导意见》还具体要求在2015年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探索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分级诊疗和患者综合管理服务模式。
专病分级诊疗模式,究竟“蛋生”了没?
国家级“路线图”
2015年12月1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并为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描绘出服务流程图。
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负责疾病临床初步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级及以上医院
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
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级医院
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签约服务: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
上转患者: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上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
二级及以上医院
初诊患者: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诊→定期派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出诊,对分级诊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接诊上转患者及下转: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下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厦门:“三师共管”慢病防治
厦门市自2012年起实施慢病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建立“三师共管”机制,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着手,在三级医院副院长亲手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管理的保障下,厦门市分级诊疗工作逐渐理顺。
什么是“三师共管”
“三师共管”,是指由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共同管理患者。
专科医师:由大医院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经过7年以上培训与临床经验的专科医师担任,负责患者病情的明确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带教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
全科医师:负责落实专科医师的治疗方案,及时掌握、处理病情,并及时与专科医师互通,预约专家门诊,并指导健康管理师的工作;
健康管理师:由护士、药师等有医疗专业背景的人员经过培训上岗,协助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与患者联系沟通、负责患者的日常随访与筛查、个体化健康教育,以及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
逐一击败分级诊疗拦路虎
医院放得下:改革医院补偿机制;激励专家下社区;取消药品加成;将“三师共管”纳入院长年度目标考核。
基层接得住:通过建立绩效激励机制、补充医务人员、将医保定额结算改为据实结算、专科医师带教与轮训、与社区家庭签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
患者愿意去:基层配齐慢性病的药品,并延长处方用量;调整医保报销比例;引入信息化手段助力基层医疗;发挥中医“简、验、便、廉”的优势,吸引患者。
南京:6小时生命急救圈
2013年6月,江苏省唯一的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落户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王东进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之初便与苏皖周边60余家县市级医院签约,成立大血管疾病诊疗平台,完善以南京为中心的“6小时生命急救圈”。
根据疾病特点 定制转诊流程
由于大血管疾病6小时以内救治成功率较高,因此各签约地市县级医院距离与南京市车程通常在此范围内,形成了“6小时生命急救圈”。
江苏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为中心医院,苏皖周边80余家县市级医院为平台医院。中心医院负责建立院内专病绿色通道,全天候接收平台医院紧急转运过来的大血管疾病患者(以主动脉夹层为主);对平台医院相关医护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为此,王东进多次与南京鼓楼医院的心内科、超声科、影像科组队到平台医院开展讲座,并制订出一套系统的主动脉夹层诊断和初步处置方案,供平台医院使用。
院内整合 打造专病绿色通道
在平台医院首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一经发现,平台医院立即通过特定渠道通知王东进领衔的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并启动转运流程。当患者抵达南京鼓楼医院急诊室,便经由急诊室—心胸外科ICU—手术室的大血管疾病绿色通道,获得及时救治。
大血管疾病对检查和手术平台要求较高,绿色通道的24小时开放有赖于强大的人力支持。即使在夜间,也要有大血管疾病专科医生值班,主刀医生备班;医院心超和CT检查开放,并有负责注射造影剂的护士值班,以便进行增强CT检查;手术室开放,血库随时备血,体外循环灌注师备班。
移动医疗如何助力?
在移动医疗快速发展的今日,是否为专病分级诊疗插上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呢?
试想一下,移动医疗在哪可以“插一脚”?
1.对接医院入口: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帮助各级医院医生,实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情况。
2.节约患者就医成本:挂号预约工具在线支付,在线获取病历资料等,能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时间成本。
3.足不出户就看病:轻问诊功能可实现初筛分流,帮助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4.移动医疗触角伸向后端——打通数据、技术和服务,拓展到后端诊断、个人健康干预等。
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各地方试点探索,再有移动医疗助力,仿佛专病分级诊疗就在眼前!
来“2016寻找最佳医疗实践——健康界医院院长峰会”,听医健大咖勾绘专病分级诊疗新格局。
戳下图,了解更多峰会信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