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逐步建立适合现时国情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卫计委10月9日宣布,卫计委正在起草分级诊疗制度相关文件,将逐步建立适合现时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各省至少选择一个公立医院改革城市率先试点分级诊疗制度。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进入设备采购期,医疗器械行业再度迎来政策利好。
分级诊疗铺开试点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格局。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一直实施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城镇职工在定点医院就诊才能回单位报销。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大医院向所有患者放开,不再受医保限制。目前,除公费医疗保障的少部分人群仍有定点医院和固定的转诊渠道外,原有的分级诊疗制度已瓦解,患者可随意跨区域选择医疗机构。
2012年以来,为解决患者在大医院扎堆、基层医疗机构衰退萎缩的状况,国家把重建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选择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青海、江苏、浙江、四川等省,针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的收费和医保报销标准,并逐渐拉大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最近,北京、上海、宁夏、重庆等地也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对分级诊疗作出制度安排。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说,国家卫计委正在梳理、总结各地重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探索经验,研究起草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相关文件。
宋树立透露,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总体考虑,是优化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发挥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报销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合理有序流动,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利好医疗器械业
推动分级诊疗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部分,这一制度将使得医疗器械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
资深医药基金经理孟利宁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国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器械配置水平较低,设备较为陈旧老化。未来几年,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试点与推行,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将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西部地区的器械设备也进入更新换代期。
日前,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称,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为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发展,将建立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
另外,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康服务业”大概念,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力争到2020年,把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从现在的2万亿元提高到8万亿元以上。该政策对健康护理类医疗器械等直接形成利好。自该政策出台后,市场对于医疗器械的关注开始逐渐升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