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医院见证一场“生日大趴”,满满的爱
“我20岁,我11岁,我只有5岁……”一群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人们在一个生日“大趴体”上,如是向健康界介绍自己的年龄。原来,这些人都是癌症患者,他们将手术或开始治疗的日子,定义为“重生之时”。他们在“大趴”上演节目、切蛋糕、互送鲜花、相互拥抱,接到礼物的时候不忘说一句“谢谢宝贝儿”。
12月1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楼的会议室里,一声声生日祝福响彻整个房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患者服务中心、北京抗癌乐园联合举办的“患者生日会”正在举行。医院党委副书记付凤环、抗癌明星、过生日的住院患者及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23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生日大趴”,大家相互祝福和鼓励,给予彼此力量。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给予癌症患者爱和温暖的不仅有家人和朋友,医护人员更要担起这份责任,增强患者们的抗癌信心,激励他们前行,让医院也成为有爱汇集的地方。
(在歌声和祝福声陪伴下,当天生日的患者吴先生激动落泪)
医院如何不让癌症患者“自己吓唬自己”?
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由于我国癌症患者发现时较多处于中晚期,因此死亡率居高不下。美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60%至70%,而我国癌症患者只有30%左右。
不可否认,癌症患者中有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自身的恐惧和错误的治疗。时至今日,癌症已经不再等于死亡,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约1/3的癌症可以预防;约1/3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还有1/3的癌症患者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治疗方法,战胜癌症不是神话。
为了缓解肿瘤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帮助他们科学认识疾病,积极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和幸福感,201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立全国首家肿瘤专科医院患者服务中心,运用医务社工管理和志愿者参与的联动机制,探索新型医疗服务机制及医患沟通模式,患者服务中心开展了就医帮手、心灵关爱、捐助项目、专业咨询、科普宣教等一系列服务,逐步建立并向全国推广患者服务中心的服务规范模式。
(医院为患者送上用指纹制作的爱心树)
内科主任解析为何癌症患者存活时间差距大
徐兵河多年来一直在“死磕”癌症。在他看来,除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之外,保持良好的心态,的确是患者能够“长寿”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肿瘤手术后的复发转移都发生在五年之内,特别是手术后两到三年是复发高峰,五年之后转移的风险明显降低,所以以五年生存率作为癌症治愈的重要标准,特别是肺癌以及胃肠道肿瘤,是非常合理的。”徐兵河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可以带癌生存很多年,而有些患者则在术后几年便复发离世的原因。
过去,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很难超过1年,如今通过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生存期已大大提升。对此,徐兵河特别强调,靶向药物只适用于有相关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对于一期二期的早期患者,并没有研究证据支持可以使用。不仅如此,靶向药物使用一年后,还很有可能发生耐药性。“即使是晚期肺癌患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准确的治疗手段。”徐兵河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