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绥:三甲医院成“三假”医院,医生管医院的时代该结束了
编者按:11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出席医养融合新政研讨暨泰康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启动会上,直指当下三甲医院为“三假”医院,并直言当前医院管理的积弊,笔者根据杨燕绥教授部分讲话整理如下(本文仅代表杨燕绥教授个人观点,欢迎进行理性讨论。):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文件精神,中国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有赖于专业的医院管理人员对医院进行科学管理。我认为医生管理医院的时代该结束了。
打个比方,基金公司管理的是钱,基金公司的管理就非常专业化。这种专业化体现在人员的资质、内部的考核、工作的流程和精密的系统,这些都是基金管理机构的评价标准。医院管理的人命,更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中国当下的医生管理医院的模式是典型的作坊式做法,根本就不专业。
视线转向台湾,在台湾的医院里,如果你不是医院管理专业培训出来的院长,哪怕你有再高的内科经验或外科经验,你和院长都没有对话平台。
一个医院水平的高低,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评三甲或者二甲,直接用一个专业指标叫CMI值(又名病例组合指数,是一种医疗技术难度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收治的疾病疑难复杂程度越高。),CMI值针对人类的24个部位,两万多个病种,来评价医院的医疗技术的难度。这样一个指数,一下就可以排出医院的医疗难度系数的排名,根本不用评三甲。而我们放着这样的专业化管理不去做,却要用行政的手段评三甲医院,结果评出来的却是:“三假”医院。
首先,科研能力是假。医院的科研能力靠发表一些假文章来充数,论文数量连年增加,也造就了大量的虚假论文。(国外期刊连续的撤稿可以佐证。)
其次,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是假。大医院院长整天跟社会汇报的是门诊量、药品和耗材的收入,这还是医院吗?大的三甲医院连狂犬疫苗注射的活都干,这还是三甲医院吗?
最后在上述两种假的情况下,造就了一大批的假专家。这些专家天天处理三分钟一个的门诊,哪里还有时间带团队、搞研究。
所以,这种情况下管理出来的三甲医院,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三假”医院。
(本文仅代表杨燕绥教授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