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 | 医改观察:从“结果互认”想到的质

2015
11/27

+
分享
评论
廖新波 / 健康界
A-
A+
医改之所以难,那就难在如何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使医疗费用下降。

医改,如果仅仅是为了降低费用的话,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设定一个最高报销额度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医改之所以难,那就难在如何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使医疗费用下降。如果说是要使公立医院体现其公益性的话,除了政府的补偿和调整服务价格外,技术与安全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广东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到“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其目的就在减少医疗费用,这是一个进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国际上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之所以不是一个问题,是因为任何提供检查和检验的机构都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进行,其结果是“无错认定”,也就是互通互认。而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路径与世界不一样,大凡一个医院的发展,都体现在武器装备上。因此前一段时间的武器竞赛已经达到白热化状态,“竞赛”的结果就是建立医院的“利益堡垒”,拒绝其他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就成了“新常态”,新的发展方式。

因而,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同级互认”,也许只是走向“同质互认”的第一步。“同级互认”不是科学的管理态度,给人带有“歧视”的感觉。如果两家医院等级不同,但是他们使用同样的医疗设备、型号一致,质量的控制标准也一致,那么他们分别出具的检查结果为什么不能互认呢?在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的前提下,如果仅仅是因为医院等级不同就不给互认,是不是不大合理呢?

或许有人会认为,就算设备完全一致,质控标准也一致,可是出具检查结果的医生不一样啊!其实,说的也就是医生的质量,归根结底就是医生的技术水平问题。那么,在医师多点执业逐步放开的情况下,同一个医生在不同等级的医院执业,恐怕也会遇到在不同等级医院所做的检查摆在自己面前认或不认?先敬罗衣后敬人的尴尬情况,的确实有些难为医生了!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前提是设备同质化+技术同质化。设备同质化不难实现,设备的生产有标准,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也有标准,关键是医生与质量控制的问题。如果数据的差异,我们要检查室间质控与室内质控的问题,而不是医院级别问题;如果是医生的诊断水平问题,那是技术准入和继续教育的问题,不是因为医生到了大医院就行,到了小医院就不行。归根结底就是管理的问题,就是培养医生的问题,真正实现技术同质化才是根本。

伴随“同质互认”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技术准入的问题。技术准入是看医院的等级还是看建设的标准?今年,国家取消了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广东省也取消了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审批,侧重于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将有利于新技术在临床的推广使用,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无疑对二级医院、对百姓而言、对推行医生多点执业而言都是重大利好。随着开明、开放的政策利好,中国的医院等级似乎也在悄悄在改变。像广州这样的省会城市,省属、部属三甲医院云集,在这种情况下,二级医院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国家也在鼓励其转型专级。这不仅是考验医院更是考验地方政府。如果二级医院“沦为”以及医院,地方政府可能并不乐意,毕竟它的医疗的标杆;如果不“转型”,升级的机会渺茫,二级医院的服务能力确实又让人着急,生存能力堪忧。再进一步说,如果二级医院改革不成功,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那么患者就会流失,分级诊疗更加雪上加霜。

我认为,从功能上来说,二级医院应转为专科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为发挥二级医院的作用,应放开一些比较成熟的医疗技术的准入。例如尿毒症的患者需要经常做肾透析,常跑大医院挤门诊,但如果二级医院可以开展肾透析,患者就可就近就医。这样有利于二级医院功能定位的转变,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未来,或许成熟的腔镜手术也能在二级医院开展,逐步提高二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实际上,二级医院的改革与三级医院的改革息息相关。如果二级医院改革得好,无疑会对《实施意见》所要求的控制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过度扩张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然,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国家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而且在“互联网+”的形势下,着力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再加上医师多点执业,传统的在医院进行检查检验的模式将被打破,也就是解决了“设备同质化+技术同质化”的问题,检查检验更加有了质量的保障,结果互认更加成为可能。所以,如果仅仅因为医院等级的问题而不能互认检查检验结果,不仅过于局限,不利于新形势下新事物的发展,也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留住患者,同时还会挫伤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因此,如果没有真正督促各级政府落实责任,恐怕这种让医院自己革自己的命的做法肯定不会成功,因为医院一定会想出其他办法应对医改新政。如今距离2017年只有两年的时间,时间也相当紧迫。说到底,医改是一盘棋,需要通盘考虑,公立医院改革是改公立医院,更是改政府,强调政府落实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改,观察,互认,二级医院,医疗,医生,技术,政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