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侯岩:近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五项重点工作

原创 2015-11-08 03:54 相海泉 / 健康界

11月7日,国家卫计委规信司司长侯岩称,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应用等将是近期的主要工作。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改变了社会改变了生活,也对人口健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云、大、物、移’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的转变,也将倒逼体制机制的改革,我们要顺应并且引领信息化的发展,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在11月7日的“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国家卫计委规信司司长侯岩做了《健康医疗数据驱动健康中国》的主题发言。

侯岩指出,健康医疗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对于精准医疗医学模式的创新、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转型,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也将推动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扩大优势资源的供给,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于经济、科技、社会也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侯岩还对近期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近远期目标进行了梳理,她指出,推动大数据应用、加快建设信息平台等将是近期的工作重点。

打造全新的人口健康服务体系

“在之前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着卫生计生中心任务,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以前沿技术为支撑,以标准和安全为保障,突出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构建和实施,加快构建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中西医并重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我们一直在搭建总体的框架。”

侯岩介绍,该框架就是以电子病历、电子档案、全员人口三大基础数据库,聚集人群的基本信息,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等六个领域,搭建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平台。

在今年年底,将有十多个省级平台、44家委管医院与国家平台连通;2017年,所有省级平台都将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初步搭建起人口健康服务体系;到2020年,构建起整个人口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信息并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侯岩说:“我们最终将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上下联动、三医协同管理,为居民健康服务的人口健康服务信息体系。”

信息化带来了哪些改变

侯岩特别介绍了各地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优秀案例,重庆市的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多渠道预约、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远程医疗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对于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侯岩进行了详细梳理:

实现了智能分诊、先诊疗后付费、新农合实时结算、双向转诊等便民诊疗措施;

居民能够查阅健康档案,实现健康自我管理,授权医生可以调阅患者就诊信息;

推进了移动护理、移动医生查房、移动设备管理等移动和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内部的应用;

在手机等移动端实现化验单解读、在线医生咨询、医生和院内科室导航、疾病查询、药物使用、急救流程指导、健康资讯播报等服务;

有效优化就医流程,改变了挂号、交费、取药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医院“三长一短”现象,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给予患者以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医疗体验;

实现对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的全流程实时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化,有效减少了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完善网络直报系统,强化重大疾病监测和预警,有效防控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重要数据的精准统计分析,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创新监管方式,改进行业管理服务,提高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信息化与健康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带动智能医疗装备、可穿戴医疗设备和健康信息消费等发展,推动健康服务业加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大数据应用将是主要工作

侯岩介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近期的主要工作包括五项内容。

第一,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编制“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第二,全力加快建设信息平台,以横到边,纵到底,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基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是关键环节。第三,积极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推动政府公共数据依法有序适度安全开放,同时促进行业系统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共建、共享。第四,推动健康信息的惠民服务。第五,强化信息安全和标准的管理、标准的规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信息化,侯岩,医疗,人口,数据,平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