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015长城会:不应该再有人对“心脏康复”感到陌生

原创 2015-10-31 20:31 陈铮 / 健康界

在治疗后的疾病管理中,心脏康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大一认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技术进展很快,但心脏康复工作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距离患者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第二十六届长城心血管病学会议正在火热进行中,会议名誉主席、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各大论坛的发言中都反复提到心脏康复的话题。他经常给出的比喻是,“中国的心血管病医疗机构和医生们,不能只管修车而不办4S店”。言下之意,如果只治疗疾病,而忽略治疗后的疾病管理,患者只会不断发生心血管疾病、不断进出医院。

在治疗后的疾病管理中,心脏康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大一认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技术进展很快,但心脏康复工作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距离患者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距离。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普及心脏康复这一理念十分必要,不应该再有人对心脏需要康复这一理念感到陌生。

生病的心脏需要康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王乐民教授介绍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逃脱死亡的患者,也很容易造成残疾,无法再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同时心血管疾病又是慢性病,如不加以良好管理,将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根源。

心脏康复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疾病对患者身心的不良影响,降低疾病整体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状态。心脏康复,适合所有具备运动能力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无论是心血管事件发生或没有发生时,心脏都需要进行康复。

王乐民指出,与其他脏器或系统的康复类似,心脏康复也需要由专业团队来进行指导,只有科学进行才能达到康复的最终目的。他介绍说,康复团队是一个由临床医师、康复师、护士、技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共同组成的医疗和专业指导团队,所做的主要是通过医学评估、运动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危险因素控制以及患者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等,调整和降低机体的应激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其回归社会和职场,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很重要

基于个体化的运动治疗是心脏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王乐民强调,很多人患了心血管疾病后,尤其是曾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后,就对运动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规避,这其实对心脏并不是好事。符合个人情况的运动可以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力量,对防止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大有益处。

当然,王乐民指出,这样的运动治疗是需要在科学的设计和检测下进行的。心肺运动试验是目前能够最客观评估心脏功能的定量评价方法,患者经过运动试验后,医生可以科学地位患者开出“运动处方”,每天什么时间运动、采取哪些运动形式、运动的强度如何、频率如何、运动时需要监控哪些指标、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都会在“运动处方”中有所体现,患者只要按照这一套经过科学设计的方案进行日常锻炼,就不必担心运动会引发心血管事件。

据王乐民介绍,心脏康复可以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近30%,并显著减少反复住院、反复接受导管治疗或搭桥手术,可大幅降低患者总医疗费用,并且能够增进医患关系和谐程度。因此,让广大医生和患者了解并参与心脏康复,建立各级心脏康复中心,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心脏康复服务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有助于我国慢病控制工作的发展,也是心血管病防治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心脏康复参与心血管疾病治疗全程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郭兰教授指出,近20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导管介入治疗的例数不断攀升,但患病率及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维持患者正常社会功能的心脏康复工作开展仍显不足。

郭兰介绍说,2013年,我国已经发布了《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共识阐述了康复分为I、II、III期进行,并对冠心病的循证用药、多种危险因素控制,以及开展心脏康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等方便进行了详细阐述。

她介绍说,共识指出,心脏康复适用于1年内出现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历过导管介入或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心脏瓣膜手术、心脏或心肺移植、慢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病的患者(一项或多项都适用)。而不适宜进行心脏康复的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IV级、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人群。

I期康复主要针对心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目的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避免因卧床而出现的不利影响,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的恢复,主要内容为评估病情、患者教育、运动指导和日常生活指导。

II期康复则一般在出院后1~6个月内进行,或经历导管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手术后2~5周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综合风险和运动风险评估、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常规运动康复程序、日常生活指导及工作指导等。

III期康复为心血管事件或确诊为心血管疾病1年后,主要内容为维持已经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持续进行运动康复,纠正危险因素以及社会心理状态的恢复等。

中低收入国家有其低成本策略

加拿大约克大学研究员Sherry L. Grace教授介绍说,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发布了关于在低收入国家开展心脏康复的报告。其后,涌现出大量关于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心脏康复的研究证据。结论是,中低收入国家可以选择低成本的措施,但收益依旧是十分明显的。

Grace教授指出,开展心脏康复治疗需要很长的周期,总体的费用昂贵,在高收入国家心脏康复的成本效益已被广泛认同,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其面临的成本投入将形成挑战。

不过,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委员会(ICCPR)发布共识指出,在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心脏康复可以选择较低成本的心脏康复内容,其核心包括危险因素评估、二级预防、心理干预、患者教育、恢复工作、效果评估。这一系列内容可在基于社区或家庭的基层医疗网络中运行,基层医疗网络还可以借助如智能手机登技术工具来辅助进行心脏康复的监督及指导。

总之,即便投入有限,即便采用低成本措施,即便采取非监管式的康复措施,即便需要利用非医师的健康服务人群或社工来进行,心脏康复都依然有着巨大收益,非常值得推广并付诸实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康复,心脏,陌生,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