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留信:同质竞争是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近日,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峰会主任委员武留信在中国健康管理服务高峰论坛上指出:健康服务业具有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围绕健康产业布局和调整,是现阶段急迫任务,但是,如不能恰当地解决健康服务业中的同质性竞争、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等问题,我们在健康强国的道路上必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2013年到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促进民生项目,其中有代表的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发改委相关配套文件。健康服务业到2020年达到8万亿,其中健康管理将达到1万亿,现在看起来这个数字显得保守了。从各个省市的情况来看,江苏省一万亿,山东省是八千亿,浙江省六千亿,河南省五千亿,广西四千亿,云南两千亿。
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服务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相关的支撑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促进服务、保险服务等三大主体。它既具有健康产业的属性,又有现代服务业的属性。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健康服务业具有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围绕健康产业布局和调整,是现阶段急迫任务。国家现在提倡现代服务制造,服务也是一种制造,健康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正是这种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
从社会层面,过分的依赖现代医学技术把主要的资源或者服务停留在疾病的治疗上,促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怪圈。迄今为止医改主要局限医疗服务领域,造成怪圈很多问题难以解决。供需矛盾尖锐,医患纠纷有增无减。依据国务院四十文件的要求,加快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深化医改走出怪圈的必由之路。大家发现很多网的医店都出现,甚至网上医生集团出现,医生搞成集团专门提供技术服务,就是破解医疗服务独大僵局的探索。最近几年肯定会有新的服务业态出现。
从国民层面,国外实践证明,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与有效途径。
总的来说,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但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健康服务业医资独大、多元化办医格局正在形成;健康管理起步晚、服务单一、急需融合和提升;健康保险规模小、发展慢、前景太好、但是政策支持是关键。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不平衡,健康服务业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许多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名称都不敢公测,只能弄门诊部开展工作。
健康管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健康影响因素的学科,是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概括总结。健康管理服务的产品提供包括医学服务,体检、咨询、检测、干预、评估等等,非医学服务包括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美容、按摩、营养指导、健康旅游、养老与健康照护等等。 目前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是接近一万多家,从业人员保守估计是五十万,实际上接近一百万。非医学服务的机构六十万家,从业人员三千万,包括休闲连锁店、足疗都是属于非医学服务机构。不要小看非医学服务机构,国家政府代表团有时候把这些人都带出去,我曾经碰到重庆的足疗老总,他都可以跟着国家领导人出去,因为他做的太大了。
眼下来看,需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规范或技术标准缺位,这个是很明显的。前天我们在和医学物联网人物坐在一起讲投融资时,我就讲了观点,他们很赞同,同质性竞争是最大的挑战,如果有标准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APP产生的很快,死得也很快,产品的同质性竞争问题。
第二,健康管理服务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要加快这样的培训。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提供比较单一,质量层次不齐。目前90%以上的都是体检为主的服务,缺少检后跟踪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付费问题机制不健康,上周卫计委领导和王院士专门让秘书找我,问我现在体检有没有收费,我说所有民营健康管理机构批准都是门诊部、医疗署,就是不敢打健康管理服务的牌子,牌子都不敢给你怎么来做。所以付费价格需要解决,提出基本的健康体检服务要纳入医保,如果是高端、深层次就另外说。现在有商业保险业应该解决付费的问题。
第三,健康管理服务信息标准化、网络化严重滞后,目前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信息孤岛、独云大量存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广面临诸多困难。
昨天有机会和国家的标准委员会的官员坐在一起,还有国家食药局官员,我们一聊他们认为从行业层面和国家的层面建立相关的标准,如果不建没有办法往前走。
第四,健康管理信息技术和产品开发和集成应用明显不足。本次展览大的设备都是几千万的,这些大的设备不一定就是我们做的示意技术。
第五,规范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或者是路径尚未建立。今天大家看到我们有一个通知,就是要在西安第四军大学挂牌成立健康管理路径工作委员会,先开发心理健康管理路径,紧接着我们开营养健康管理路径,还有某一个慢病的管理路径。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让它规范、有序地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