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医院韩芳:患者有需求,国外有模式,睡眠医学前景看好
3月13日,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下称"北大国际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进行了中国主题发布:健康心理 良好睡眠。
韩芳称,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也是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睡眠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大量研究与临床实践都证明,睡眠障碍与人的心理障碍、精神疾病互为因果。睡眠不仅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10万交通事故与睡眠障碍有关,睡眠障碍有关的医疗代价高达160亿。另据两位美国学者对7000人为期5年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人体寿命的7种因素中,睡眠是重要的一项,由此可见睡眠的重要性。
在很多欧美国家,睡眠医学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良好。
国际发展
在美国,199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心肺血液病研究所下设立了国家睡眠障碍研究中心,负责该领域的研究、教育、临床事务及与其它相关部门关系的协调。在美国睡眠协会(1987)的基础上成立了美国睡眠医学会(1999),制定相应的认证标准及执业规范、具体执行科研及教育计划的实施。目前已有7000余名会员。另外还有许多专门基金会,支持科研及科普教育活动。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睡眠医学的发展,1996年第一次发表国家睡眠研究战略计划,2003年和2010年分别发表国家睡眠研究战略计划,指导睡眠研究的发展方向。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临床睡眠医学逐渐成型,发展为独立的学科:1.建立了独立的认证体系,特别是在美国,睡眠医师及技师资格考试已成为必需;2.专业学会通过认证、制定诊断及治疗指南形成了规范的诊疗体系;3.建立了完整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制度,有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特设培训课程,医学院有专门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科讲解;4.除睡眠中心外,在某些有条件的大医院如哈佛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均已设立独立的睡眠医学科。
中国困境
在中国,睡眠问题同样严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人群中有失眠经历的达45%,而慢性失眠者超过15%,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但是,到目前为止,睡眠医学在中国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这成为中国睡眠医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目前,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分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疾病分会等学术组织均成立了睡眠学组或协作组。虽然彼此之间有很多交叉,但是却鲜有融合。
除了睡眠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特性,影响其发展的最核心的因素是中国的学科管理制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汪卫东告诉健康界:"我们国家对于学科的管理包括学科代码和专科代码,专科代码归国家卫计委管(中医医院是中医局管),学科代码归教育部的学科专家组管,只要两个组织有一个没通过,专科就不能建设,这个管理体制阻碍了包括睡眠医学在内的很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他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因应患者需求,放手发展睡眠医学。
韩芳也认为,管理制度、观念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睡眠医学的发展。"病人有需求,西方有发展模式,我们自己也有这么多人在做相关工作,睡眠医学应该有很好的前景。"
不能作为独立学科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事睡眠医学的医生和技术员的编制、晋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积极的尝试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睡眠医学近年来进展很快。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1000余家医院成立了睡眠中心或实验室,遍及各大学教学医院、省市级医院及部分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有数家医院已经成立了独立的睡眠医学学科并在教学、科研及临床各方面均运作良好。
1994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成立,中国医师协会也成立了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在卫计委即将颁布的住院医规范化培训方案中,睡眠医学已经作为独立内容列入。中国睡眠研究会也在做睡眠医学相关的教材编纂工作。
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附属医院在睡眠医学及研究领域进行了很多积极的尝试。
早期的合作多源于睡眠医学专家之间的兴趣,真正的联合开始于2008年交叉学科管理小组的调研及后续召开的多次睡眠医学交叉学科研讨会。2009年起,北京大学医学部形成了有关睡眠医学学科研究及临床研究的一些战略设想及计划,在医学部层面组织下,探讨从医疗和研究的联合,到今后人员和机构的整合。在北京大学跨学科讲座、药学院及工学院研究生课程和讲座中均体现了睡眠医学的内容。2013年5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成立。201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睡眠医学(选修)课程开课。
在新建成的北大国际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运转良好。自今年1月13日开始接收病人以来,扣除春节放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总住院病人已有近90。睡眠医学中心还获得了医院颁发的激励奖。
睡眠中心完全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设有中心控制室、睡眠疾病门诊诊室和10间独立的睡眠监测及治疗室。可通过高倍红外摄像机,高灵敏度双向对讲系统,对10张病床进行实时监控。可同步显示患者的电生理、视频及音频信号。每个房间均安装了液晶电视,具有独立的卫浴室,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保证了睡眠监测的质量。
中心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医疗、技术和护理团队。做到了门诊和病房一体化。可在家庭、床边和睡眠中心不同环境开展睡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心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以'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为表现的90余种睡眠疾病,可以按照国际规范对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睡眠行为异常、发作性睡病与嗜睡、睡眠运动障碍、失眠、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的睡眠疾病、儿童及青少年睡眠障碍等睡眠疾病进行诊断、评估,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韩芳介绍,北大国际医院睡眠中心将在多个方面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尝试和开拓。
在国际合作方面,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合作,进行睡眠医学教育体系建设的尝试。对睡眠中心、睡眠技师的认证工作,也会在未来开展。如果有需要,医院还可以把学生、医生、技师送到宾大培养。目前,医院每周开展一次和宾大的视频会议,开展疑难病症的联合会诊。
宾大目前开展有对病人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和治疗的项目,也希望借鉴。韩芳说:"到底这种模式需要哪些服务,在医疗经济上合不合适,这种模式做出来的准确率、医疗质量能不能保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多点执业的逐渐放开,让医技人员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韩芳计划,今后将在整个北京市范围内招揽和利用人才。他说:"如果我们了解到北京的某个技术员不错,就可以请他过来值一次夜班,把报酬给得优厚一点,这样就能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只有解放医疗资源,科室才能得到发展。" 医院甚至希望请一些国外的专家进行短期执业。
韩芳说:"睡眠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特别依赖于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在目前其他学科还不是太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要让更多有需求的病人知道我们在做这方面的事情。"
对于中国睡眠医学的发展前景,韩芳表示乐观:"再过30年,一定能发展得很好。"
链接: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Upenn-PKU睡眠中心、心理行为医学科将于2015年3月18日(周三)下午12:30~14:30为来院患者提供联合义诊活动,地点在国际医院门诊大厅。
活动联系(08:00-17:30):010-69006921
科室咨询(08:00-17:30):010-69006178/010-69006181
客服电话(08:00-17:30):010-6900690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