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杨志英教授团队成功完成32斤血管瘤剥除术
10月22日上午9点,中日友好医院404手术间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手术室的中间,来自肝胆外科的杨志英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进行一台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手术——肝脏超巨大血管瘤剥除术。
据杨志英主任介绍,患者术前体重64公斤,血管瘤剥除术后体重48公斤,粗略估计血管瘤重达32斤,最大直径达50cm。
(在手术中呈现的巨大肝血管瘤)
杨志英说,这种良性的瘤子之所以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正是因为其状如海绵,由增生的血管团组成,内部充满了血液,由于巨大的张力,其表面薄如蝉翼,一旦破裂,将会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这台手术的难点,就是如何快速控制肝脏重要的供血通路——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和门静脉,从而减少出血。
手术过程中采取了将血管瘤中的血液通过瘤体表面放出的方式,使血管瘤逐渐缩小,并利用自体血回输设备,将瘤体内放出的血液重新回收并输回患者体内。待血管瘤逐渐缩小后,将其从健康的肝脏上剥除。整个手术历时8小时30分钟,术中瘤体内回收浓缩血细胞近12000ml,手术出血8000ml,最终应用自体血回收设备回收自体浓缩血细胞15800ml。病人在回输自体血10000ml时,患者血红蛋白已经由术前的11g增加到15g,不仅未输外源异体血,还剩余近4000ml的自体浓缩血,最终丢弃。患者目前术后恢复顺利。
(患者肝血管瘤剥除前的腹部)
据悉,该何姓患者33岁,发现这个瘤子已有5年。5年前发现时血管瘤就已经20多厘米,辗转全国多家医院,均以手术风险太大,拒绝给他手术切除,医生们都建议进行肝移植。但由于肝移植和后续治疗费用近百万,患者迫于经济压力,治疗一直耽搁,期间在多间医院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现状并未改观,血管瘤越长越大。杨志英介绍说,患者一个月前来看门诊时,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管瘤占据了腹腔的大部分,其上至膈肌,下至耻骨联合,左至脾脏外侧缘,已将健康的肝脏推挤至腹腔的右后侧,经过测量,瘤子足足有50*35*18cm。
(患者肝血管瘤剥除前影像检查图像)
杨志英表示,此时患者已经无法平卧,饮食活动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病人时刻面临着血管瘤随时可能破裂的危险,而这样的血管瘤一旦破裂生命是无法挽回的。经过仔细分析病人的影像片子和各种化验检查,虽然手术有巨大的风险,但结合先前治疗各种巨大血管瘤的经验,同时考虑到医院麻醉科、ICU、输血科等技术支持和保障充分,杨志英决定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放手一搏。经过术前肝胆外科、手术麻醉科、输血科、ICU等科室完善的术前讨论和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约为0.5%—7%,女性多于男性,主要由于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多数血管瘤生长缓慢,根据其在肝脏生长位置不同,可产生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对于巨大、有明显不适症状或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上,肝血管瘤剥除术具有对正常肝脏伤害小、安全性高、出血量少的特点,优于其他手术方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