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一线声音|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路还很长

原创 2014-10-28 07:57 梅松政 / 健康界

只有鼓励民众自愿、主动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业当中来,公共卫生事业才算得上“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日前,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孟庆远撰写文章《农村公卫存6重阻碍》,呼吁提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以下六重阻碍:卫生院重医疗淡公卫;公卫专业人员少、水平低;村医积极性不高;健康宣传缺乏渗透力,农村参与率低;服务人群有盲区;公卫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不管如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还是有了起步,总比之前的“默默无闻”要好。不过,通过这几年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来看,离老百姓期望的公共卫生服务业还比较远,有很大的差距。笔者通过观察就近的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还有以下几步重要之路要走。

全民热情参与的公共卫生才是真正的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的范围比较广泛,它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也就是说,一切有关疾病预防和人民健康有关的经营活动等都是公共卫生包含的范围。从医学角度来说,公共卫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减少老百姓生病。而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范围受到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家庭习惯、民族文化等的影响,各地差异加较大,难用统一的方式方法达到人人满意,从而容易导致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劳神劳力而不得讨好。

在我国,受到社会发展和国力等因素的影响,公共卫生事业起步较晚。真正的规模化发展公共卫生,还是从新农合全面实施以来。然而,老百姓对“看医生”变为“自己当医生”有些无所适从,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从“治好病为荣”转化为“不希望有人生病”,同样有不适应感觉。这种情况下导致公共卫生处在“一切听从上级安排”状态,甚至有的公共卫生人员和村民都不约而同地说,“这些都是完成上门安排的政策任务,收效不佳。”特别是大多数乡村医生,让他们即是医生又是防病者,在“看病找钱”和“防病丢饭碗”之间总是会迷失方向。自然,对医学知识比较少的大多数村民不会对公共卫生感兴趣,必然导致公共卫生在农村发展困难重重。所以,提高全民参与公共卫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发展好农村公共卫生。

乡村医生必须成为农村公共卫生主力军

要发展好公共卫生事业,必须先让绝大多数村民身边的公共卫生人员质量提高。从国内居民居住情况来看,乡村医生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力军。遗憾的是,我国乡村医生反而是质量比较差的一类医务人员,他们大多数的医学知识不足,很难胜任新时期的公共卫生工作,难免导致公共卫生有“走过场”嫌疑。

作为让老百姓“少生病、晚生病、早防病”的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公共卫生人员有较高的医学功底和中西医防病知识等。而我国的乡村医生大多数不具备这样的基本知识,加上乡村医生的收入大多数靠“诊病为生”,这种情况无形地让乡村医生在“吃饱饭”和“饿肚子”做单选题,必然会选择前者。

在笔者看来,要让农村公共卫生真正的做到位,并不是采取急于求成、快马加鞭的方式方法,而是要有长远的公共卫生人员规划和培养计划,同时还要解决公共卫生人员待遇“不足”的后顾之忧,未来才会有希望早日实现国际化的公共卫生事业。而要做到此,立即让乡村医生彻底变身为公共卫生主力军或许是最佳良策。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当好公共卫生事业的“顶梁柱”

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决策,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则是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中枢”,他们才能更好的统筹、培养、管理辖区的公共卫生人员,特别是去劣存优。同时,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还能发现卫生院这个“儿子”和卫生室这个“孙子”之间的隔阂,调控“儿孙之间”的矛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既担当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首脑”,又担当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指挥员”,他们才能有效地调动县内所有公共卫生人员。

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样是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顶梁柱”。随着社会发展、国内城镇化覆盖率逐渐加大,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成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前线碉堡”。只有在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能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卫生科目,比如中医“治未病”科、儿保科、保健按摩知识普及等,西医的健康教育交流中心、儿保科、妇幼保健等。与此同时,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有足够的空间、人员等去全方位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要杜绝公共卫生“漏洞百出”

这或许是当前困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公共卫生操作过程,总是“漏洞百出”,让村民苦不堪言。比如,每年一到乡村医生或卫生院医生给村民做“三高普查”时,总有一部分无任何症状的年老村民被他们诊断为“高血压”,甚至“严重高血压”,吓得村民纷纷前去大医院确诊,结果通过县级医院“全身检查”都没病,血压也正常。笔者通过每年来找笔者“确诊”、“复诊”的公共卫生人员诊断为“高血压”的村民情况分析,是一部分公共卫生人员对电子血压计的千帕(kPa)和毫米汞柱(mmHg)了解不透彻,将换毫米汞柱转换成千帕时当中的小数点“丢掉了”,结果村民被诊断为“高血压”。比如,血压为116/75mmHg转换为15.5/10.5kPa时,一些公共卫生人员则给村民说,“你的血压达到155/105。”一个正常人立即变成“高血压病人”。

笔者认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应该“全民参与”。比如,合格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药店等都应该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当中来,并且为村民提供方便便捷的发现公共卫生事业“漏洞”,只有鼓励民众自愿、主动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业当中来,公共卫生事业才算得上“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总而言之,要让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起来,早日实现人民“少生病、晚生病、早治病”的伟大健康中国梦,还有很多路要走。在笔者看来,前面提出的这“四条路”要先走好,后面的路或许才会通畅。

(作者:梅松政,单位四川省古蔺县医学会中医学组,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声音,农村公共卫生,卫生院,事业,医生,村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