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72 小时热文

天花板没了,健康养老产业能蹦多高?

文/李少君 2014-10-13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A- A+
摘要 ​由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点燃了投资者对健康养老产业的关注热情。此次通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和养老项目,民营健康和养老机构的发展打破了天花板,为医药、医疗信息化和养老产业带来的良好的投资机会。

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公布了由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为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等发展设置了具体目标,明确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和养老项目,新增健康和养老服务项目将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按通知的规划,非公立医疗机构病床数将从2013年末的96万张的基础上发展到2020年的220万张,增加124万张,增加1倍多,新增资源继续向非公医疗机构倾斜。2020年,预计老龄人口达2.61亿人,按每千名老年人拥有40张养老床位计算,新增床位数高达550万张,需要比现在增加一倍有余,整体养老服务市场广阔。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时,较2010年底拥有的体育健身设施有50%以上的增长空间。

此外,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随着老龄化加速,老年产业如养老机构、老年保健等行业将有所发展,整体健康养老市场前景广阔。

健康和养老产业到2020年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较快的发展速度,这为医药、医疗信息化和养老产业带来的良好的投资机会。

(一)非公立医院的发展空间大

1.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通知要求到2015年,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病床数(含住院护理)达到4.97张。到2020年,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的比重快速提高,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病床数(含住院护理)达到6张,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25%,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为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床位数指标与修改后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保持衔接〕。

2.非公立医院的发展空间大

14年6月,卫计委以紧急通知的方式要求严控公立医院扩张,明确每千名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按发改委此次通知中所设定的目标,为非公立医院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3年末,全国医疗机构的床位数是618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年4.24张增加到2013年4.55张。新增资源正在向非公医疗机构倾斜,民营医院占医院床位数比重由2012年的14.0%提高到2013年的15.6%,民营医院床位增长速度(22.5%)快于公立医院(8.0%)

按照2015年中国人口13.9亿来测算,要完成发改委通知的目标,14、15两年,全国需要新增72.6万张左右的病床;到2020年,预计中国人口总数将达14.5亿人,按每千人6张病床计算,病床数将达870万张,则需要新增超过250万张病床;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病床数将接近220万张,而至2013年末,民营医院的病床总数才96万张左右,缺口达124万张左右,新增资源继续向非公医疗机构倾斜。

(二)养老产业市场广阔

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通知要求到2015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度、运营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

2.养老床位增长空间大,养老服务市场广阔

在“十二五”之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即明确了至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据7月份,2014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上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94万,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4.4张。

老龄化早已成为全社会的议题,我们正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从2003年的7.5%增加至2013年的9.7%,年均增速2.6%,远高于我国总人口5‰的增长率。老龄人口规模正在扩大,自2013年突破2亿后,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21亿的规模,如此需要663万张养老床位,新增床位达169万张。而到2020年,预计老龄人口占18%,达2.61亿人,以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5张养老床位计算,则需要新增420万张床,如果按每千名老年人拥有40张养老床位计算,新增床位数则高达550万张,比现有养老床位增加一倍有余,整体养老服务市场广阔。

(三)体育健身设施还有增长空间

1.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目标

通知要求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广覆盖的体育健身设施体系。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城市公共体育场、群众户外健身场地和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普及,每个社区都有便捷的体育健身设施,每个行政村都有适合老年人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

2.体育健身设施还有增长空间

2011年时,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里即要求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总量超过100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2平方米,低于日、韩等周边国家平均水平。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时,较2010年底拥有的体育健身设施有50%以上的增长空间。

(四)通过社会投资进行健康与养老服务建设

据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称“未来,我国新增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上将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公立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结合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变为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中央和地方对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对包括民间投资主体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都予以支持。

另外,我国还将加大政府投入和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发挥价格、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作用,促进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市场化运营;加强人才培养交流,规范执业行为,创造健康与养老服务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1.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

新增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在公立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结合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变为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中央和地方对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对包括民间投资主体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都予以支持。

2.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布局落地

发展改革、卫生计生、中医药、民政、体育等部门将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引导;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制定修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城市规划相关标准时,将完善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内容;各地方要制定本地区区域健康与养老服务专项设施规划,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各城市(区、县、乡镇)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时,要统筹规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把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作为重要内容科学布局。

3.加大政府投入和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基建投资加大对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支持引导力度,按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加大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养老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项目申报和机构设立“绿色通道”。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非营利项目用地可按《划拨用地目录》实行划拨;营利性项目按照相关政策优先安排供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

4.发挥价格、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作用,促进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市场化运营

地方财政资金可对养老机构按床位给予运营补贴。各级政府逐步扩大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民办医疗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办医疗机构执行相同的价格政策;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除公立医疗、养老机构提供的基本服务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政策执行外,其他服务主要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机构可以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养老机构建设要免予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医疗、养老机构建设要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要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将符合条件的各类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建立各类医疗机构之间转诊机制。放宽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

5.加强人才培养交流,规范执业行为,创造健康与养老服务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健康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各地方要按照本通知精神,抓紧部署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有关工作。各级地方政府要依据有关规划布局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项目清单及吸引社会资本的具体安排,纳入项目库并明确办理程序、支持政策等向社会发布,定期采取业主招标等方式实现与社会资本对接,并及时调整项目库和项目条件等,力促项目尽快实施。

(五)投资策略:健康养老产业迎良机,关注四个方向投资机会

1.健康养老政策密集,规划产业规模空间巨大

14年10月10日发改委的通知明确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和养老项目,新增健康和养老服务项目将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按通知的规划,非公立医疗机构病床数将从2013年末的96万张的基础上发展到2020年的220万张,增加124万张,增加1倍多,新增资源继续向非公医疗机构倾斜。2020年,预计老龄人口达2.61亿人,按每千名老年人拥有40张养老床位计算,新增床位数高达550万张,需要比现在增加一倍有余,整体养老服务市场广阔。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时,较2010年底拥有的体育健身设施有50%以上的增长空间。

而在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在2万亿左右,按照这一规划,未来健康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近20%,远远高于GDP增速,有望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一个增长亮点。

2.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看好健康养老产业

通常我们认为人口因素的影响是缓慢的,短期内对消费类行业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口因素的显现快于预期。当前国内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从子弹向哑铃的结构性迁移,劳动力数量将逐渐减少,儿童和老年人数量正在增多,且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

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从2003年的7.5%增加至2013年的9.7%,年均增速2.6%,远高于我国总人口5‰的增长率。老龄人口规模正在扩大,自2013年突破2亿后,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21亿的规模。

随着老龄化加速,老年产业如养老机构、老年保健等行业将有所发展,整体健康养老市场前景广阔。在打破社会投资健康养老产业的天花板后,非公办的健康养老实体和机构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3.健康养老产业迎良机,关注四个方向投资机会

健康和养老产业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到2020年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较快的发展速度,这为医药、医疗信息化和养老产业带来的良好的投资机会,特别是此次通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和养老项目,我们认为给民营健康和养老机构的发展打破了天花板。

健康和养老产业涉及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设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育场地和设施、健身场地和设施等,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养老设施、养老产品、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可关注四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1)医疗服务业,医院概念的上市公司。标的包括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独一味、信邦制药、复星医药、金陵药业、开元投资、福瑞股份。

(2)第三方诊断。标的包括迪安诊断、达安基因。

(3)医疗信息化。标的包括万达信息、卫宁软件。

(4)养老产业。蒙发利、桑乐金、金陵饭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0人收藏

评论

相关附件下载:
点评
评论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取消 回复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