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8例气管切开术的世界级创举 浙医二院如何做到?
15分钟8例气管切开术,这一堪称世界级的创举发生在2014年7月份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在惊叹于这种抢救速度的同时,医院超高的组织效率也引起医院管理者们的好奇。在9月12日的“缔造更优医疗体验--海峡两岸医院院长管理论坛·2014”上,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与到场的1200多名医院管理者,分享了浙医二院完成这一医疗奇迹的秘诀。
生命集结号333
王建安表示,在应对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方面,浙医二院“333”呼叫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批重症烧伤患者的成功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时,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当日17时17分,医院接诊第一名烧伤患者,半小时内陆续接诊5名重度烧伤患者。17时50分,医院启动“急诊室+333”应急体系,15分钟内完成8例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约140余名医务人员赶赴现场,参与抢救。
王建安感慨,如果光光打电话通知一声,15分钟肯定急救不了这么多人。目前这批烧伤患者没有一例死亡,有11位患者已经安全出院。一次烧伤事件不是一个烧伤科的问题,还牵涉到感染、气道的管理等等综合能力。
院内急救999
据浙医二院医务部主任张秀来介绍,在呼叫系统建设方面,医院建立了院内“无盲点”突发事件的应急广播呼叫系统。院内应急广播呼叫代码:消防火灾是地点+111、治安(暴力事件)是地点+222、中毒或创伤(大量伤患)是地点+333、婴儿被盗是地点+666、院内急救是地点+999等。
例如院内“999”的急救体系启动流程是:医院公共区域第一目击者(各类员工)--病区主管医师或科室值班医师按病情决定--拨打665555(手机、固话均可),报告发生地点--总机接电话者复述一遍--拨打者确认后--即刻呼叫(全院广播系统呼叫:地点+999)。
张秀来表示,该院急救小组成员和支援人员执行宝贵的5分钟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999急救小组即可撤离:首先,ROSC恢复,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其次,主管医师或者当日最高唤医师与999急救小组人员共同决定;医疗或行政总值班进行协调。
系统的急救体系建设
据张秀来介绍,构建院内急救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浙医二院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主抓几个方面: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呼叫系统的建设、演练及培训。
首先,在应急预案制定方面,要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和作业流程。
其次,重视演练及培训,进行全面培训、定期演练、技能抽查。每年主办2次以上应急演练,院科两级多层次、多途径培训。
第三,医院建立了多部门应急协调机制,及时建立院内急救多部门衔接、协调机制,院内急救领导体系,成立院内急救专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小组、多部门协调机制。
院长王建安这样描绘浙医二院的前景,他希望医院有一天能成为全球化医疗的引领者,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好医院,一定要融入到世界中,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管理的流程,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是否用国际的标准去衡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王建安说:“院内急救系统只是医院迈向国际化的一个部分,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是没有止境的,对医院来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也正在努力向世界靠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