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72 小时热文

汕尾市长吴紫骊:为什么要对三家公立医院集体改制?

原创 文/宁益 2014-08-27 来源:健康界
A- A+
摘要 汕尾市市长吴紫骊表示,中信医疗集中了高水平的管理和医疗技术人才,他们的进入会让汕尾的医疗服务能力有很大提升,中信的无形资产对吸引人才也有好处。

8月25日,广东省汕尾市人民政府与中信医疗签署了《汕尾市直公立医院改革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共同对汕尾市人民医院、汕尾市妇幼保健院、汕尾市第三人民医院三家市直医院进行改制重组。

引入社会资本,一次性打包改制三家公立医院,汕尾市政府的初衷何在?在上述签约仪式之后,汕尾市市长吴紫骊、副市长骆金堤、卫生计生局局长叶侑升联合向健康界独家解读了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的缘起和思路。

吴紫骊向健康界表示,“通过改制三年可以达到的效果,如果仅仅靠政府财政,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做成。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等不起。”

吴紫骊还表示:“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资本办医院,只有允许竞争才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如果只有一家医疗机构垄断,人民群众肯定不能得到好的服务。这个过程中,当然也要注意政府应该担负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不能缺位。汕尾市政府会保障基本、加强监管,对医疗资源进行市场调节。”

医院要去行政化

健康界:为什么要将汕尾市最核心的医疗资源拿出来参与改制?

吴紫骊:汕尾是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去年公共财政支出才110个亿左右,比广东省同类地区少30-50亿,公共服务欠账很多。汕尾市委、市政府考虑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努力,包括就医。

我们资源有限,必须通过改革寻求更大发展,依法依规,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医疗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方针来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对汕尾来讲,汕尾市人民医院虽然是最核心的医疗资源,但如果不改革,很难得到大的发展。这是一家二甲医院,净资产只有几千万元。广东只有两个地级以上市没有三甲医院,汕尾市是其中一个。我们希望能通过改革尽快提升医疗水平,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健康界:具体来说,汕尾和中信医疗是怎么合作的?

骆金堤:医院和中信合作,性质保持不变,还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要保证公益性。我们在协议中提出了明确的床位和学科发展目标,未来要重点发展肿瘤、心血管、肾内、神经、骨科这五大学科,要引领全汕尾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粤东起到标杆性作用。

健康界:一般而言,医院改制过程中,原有职工的保障问题是一个焦点,汕尾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骆金堤:我们对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我们为此和职工谈了好多次。我们曾在医院的职工代表大会上给职工代表通报,代表们提出了8个问题,市里各部门给出了解释。在最后的不记名投票中,出席职代会的95个代表中,有9张反对票2张弃权票,另外84个人投了赞成票,改革支持率非常高。

健康界:改革后,汕尾市政府的职能会有什么转变?

吴紫骊:中央原则讲得很清楚,医院要去行政化,管办要分离,企事要分离,公益性和经营性分离,我们新成立的投资公司起到了投资者的作用。而政府的职能就是监管到位。原来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很难把政府部门的职责履行好。改革后,这方面可以加强。

当然,改革是一项创新,还要有很多探索性,还要更好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指导精神加强监督监管,企业和医院要按照公立医院的原则提供更好的价廉质优的服务,使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

健康界:改制推进过程中遇到阻力了吗?阻力来自哪里?

吴紫骊:这次改革还是比较顺利的。改革从酝酿到现在已经超过两年时间,我们对改革的必要性和问题做了充分研究,同时也遴选了多个合作者,最终确定了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央企。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是逐步统一的。刚开始,一些职工认为,改革可能是“卖医院”,影响到他们正常权益。也有一些同事有疑问,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国有资产价值低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群众担心,改革会带来服务水平降低,收费水平上升。这样的顾虑都是正常的,倒逼我们做好工作、完善合作协议。

这次改革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人民群众得到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有利于保障职工合法权利,有利于汕尾医疗水平的大提升,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做好工作,我们相信,即使改制过程中还有不同意见,大家的认识会逐步统一。

以存量换增量

健康界:汕尾市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如何?

叶侑升:汕尾市医疗资源总体配置不足,有两个特点,少和弱。

“少”体现在,第一,上规模、上档次的医疗机构很少,全市各县区,除了每个县有一家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配置不全。全市妇幼保健院只有两家,有些县区有妇幼诊所,有些县区是空白,民营机构补充也比较少。第二,病床位比较少。从2013年统计报表看来,汕尾每千人口病床数是2.37张,全省平均数字是3.55,居于全省中下水平。第三,执业人数少,万人医师数为14.66,全省平均数是19.8,也是省里中下水平。其中高级职称人数349人,仅占全部执业人数的7.3%,在全省21个地级市里是数量最少的。

“弱”体现在,一方面医学学科设置布局差,建设配套不完善,优势科不明显,全市没有明显的特色专科。另一方面,汕尾总体医疗水平偏低。全市只有1家三乙综合医院。市级公立医院和县综合医院水平差不多,没法起到市一级技术指导的作用,和兄弟市相比差距更大。市级公立医院不能发挥指导作用,更没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都出去了。汕尾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年收入总计是12亿元,而外出就诊流出的总的医疗花费超出了12亿元。这个数字也说明汕尾当地医疗机构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医疗供给不足。

汕尾市医疗资源总体上基础差、起步差、投入不足,在此情况下,公立医院机制需要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有活力,才能根本上解决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健康界:刚才您提到汕尾市医疗机构面临投入不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理论上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增加财政投入,将原来用于其它方面的资金转移到医疗上,另一种是引入社会资本。汕尾为什么选择了后者?

吴紫骊:是的,我们可以采用逐步提高医疗投入的方法。近两年来,我们的财政对医院是有所倾斜的,比如给医院提供贴息贷款。但是汕尾的公共财政总体水平很低,靠财政发展会很慢。而中信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央企,有这方面的实力,我们以存量换增量资本,第一期就会有好几个亿的投资,这有利于快速提高汕尾的医疗水平。通过改制三年可以达到的效果,如果仅仅靠政府财政,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做成。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等不起。

另外,中信也集中了很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人才,他们的进入会让汕尾的医疗管理水平有大的提升。中信的无形资产对吸引人才也有好处。

感谢中信医疗看中我们,在谈判中很多事情很大气地满足我们,包括职工的保障问题、新发展的投入问题等。

健康界:有人认为,政府只有直接举办医疗机构才是体现政府责任。您怎么看政府在医疗事业中的角色?

吴紫骊: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坚决应该履行,这包括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权益要得到保障。但这种保障怎么才能提供得好?我们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事。假如我们有太多行政化,医疗改革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已经吃过太多这样的苦头。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资本办医院,只有允许竞争才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如果只有一家医疗机构垄断,人民群众肯定不能得到好的服务。这个过程中,当然也要注意政府应该担负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不能缺位。汕尾市政府会保障基本、加强监管,对医疗资源进行市场调节。

健康界:下一步,汕尾会不会引进更多社会资本?

吴紫骊:这次改革针对的是市级医疗机构,接下来我们会有计划按各地不同情况来推进改革,现在下面区县改革积极性很大。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欢迎转载!点击获取授权。更多资讯请下载健康界App查看

0人收藏

评论

点评
评论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取消 回复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