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悦·读】莲子医生的“君臣佐使”读书单

原创 2014-08-08 02:18 莲子清如许 / 健康界

我读书很泛,常常好几本书同时,读起来无章法,有时候从序言读到书后版权页,逐字逐句咀嚼咂摸,读到兴起,深感共鸣处还边批上一些小感想;有时候随意翻开一页就读,囫囵吞枣跳着读,读不下去就放下不读;我喜欢半躺着读书,手边放杯清茶,加点音乐,偷得浮生半日闲,生活如此,夫复何求?

我从不读那些硬着头皮才能读下去的书,哪怕人人都说好,免得坏了兴致,因为阅读的兴趣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读书很泛滥,常常好几本书同时读(床头、客厅、书房、厕所都随手放着近期读的书),读起来无章法,有时候从序言读到书后版权页,逐字逐句咀嚼咂摸,读到兴起,深感共鸣处还边批上一些小感想;有时候随意翻开一页就读,囫囵吞枣跳着读,读不下去就放下不读;我喜欢半躺着读书,手边放杯清茶,加点音乐,偷得浮生半日闲,生活如此,夫复何求?

由于主业是医生,所以会读大量的医学书,中西医书能为我所用者都读。但读这些书在我看来不算“读书”,我最乐此不彼的还是读闲书,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让我不至于钻进医学博士的“紧身衣”,更有人文关怀意识,跟病人沟通地顺利。一个好医生绝对不是冷冷的看病机器人,而要世事洞明处理好各种医学问题和矛盾。

我喜欢各种跨界混搭,向往中西合璧,文理皆通,动静皆宜,在浮躁的世界里保持宁静的心,争取天人合一,圆融自在。

中药方子讲究“君臣佐使”配伍,我师父跟我说过,如果把一个方子比喻为一座屋子,“君”就是屋顶,“臣”就是柱子,“佐”就是基石,“使”就是门窗。我的书单也是一张可以分出君臣佐使的方子。

君(核心):理《老猫的书房》、《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臣(支柱):文《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离魂》、《非普通读者》

佐(基石):动《不去会死》、《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使(入口):静《缝熊志》、《过得去》、《嗜书瘾君子》

君书:应该是一张书单中的核心书,体现了我读书的第一要义:读书以明理,格物以致知。选了《老猫的书房》、《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和《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三本书都同时闪耀着人类理性思考的光芒又不乏人文精神。

《老猫的书房》开始读这本书是被作者江晓原有着3万册书、放在滑轨上的密集柜式书架所吸引。细读此书,觉得是今日立志做学问的人应该读的引导书:学者该怎么读书,怎么做学问,怎么过“书生活”。尤其里面关于文理皆通的篇章,读得我忍不住用铅笔圈圈点点。现在很多自然科学家真的是越来越专,越来越“科学”,失去了对艺术、文学等的兴趣,达尔文老年反思自己人文精神缺乏,怕引起“某种高尚道德缺失”,而今人恐怕是以科学之名义沾沾自喜者多,更有甚者还倚老卖老自以为是地劝告后学之辈,勿读杂书费时丧志……

《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数学史,读起来很流畅,被怀尔斯那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深深打动,被他匪夷所思的孜孜以求而震撼,也深深被西方数学家们追求思维极限、严谨的证明而感动,中国人的历史严格来说并不追求这种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深入浅出的量子力学发展史。虽然作者一再强调不是科普,但我读来仍然很吃惊,物理学居然发展成这样了,读完之后耳边一直萦绕着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对量子力学感到困惑,你就没有真正理解量子力学。”如果意识也是一种量子,是波又是粒子,我怎么用它来继续理解我所在的这个世界?一直让我痴迷的神经内科难道不是个悖论,用量子来理解量子,互相对撞?后续的附录讲海森堡与二战德国原子弹研发失败的内容也一定要读,很有趣。

臣书:应该是整张书单的支柱,选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离魂》和《非普通读者》。因为最感兴趣、最能悦己的书主要还是文学类,小说、散文、诗歌只要对我胃口,往往都能一口气读完,从一册小书中看世界,代入书中的生活等于过了好几回别样人生。书单里的小说都是中短篇,小开本便携带,文字精致,故事动人,古今中外各种风格都涵盖,特别适合现代人利用零碎时间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一本有趣的书,作者背景很是NB:冯唐,男,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Emory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欢喜》,散文集《猪和蝴蝶》等。《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里我看到了我闻所未闻想所未想的青春期男生的各种想法。比如他们看见西方晚礼服没有肩带,就以为女孩子们要拼命想着一些兴奋的事情,才能保持乳房挺立,这样礼服才不至于掉下来,我觉得太可爱了。小说里面关于梦遗的一段描写,实在让人惊叹。关于手淫这件事情,的确可以看出代沟,我们这代人,女生也许会忸怩矜持,但是真正内心是绝对不把这看成洪水猛兽,万恶之源的。但是父母那一代人,一听到这个,就会深恶痛绝,仿佛万恶不赦似的。我们有一句流行语:女生请记住,你的男人永远是跟他的左手或者右手发生第一次性关系。读这本小说,读者的体会就是跟作者做着一次酣畅淋漓的意淫之旅,直到结尾一起到高潮。

《离魂》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小说,朴实无华的装帧,却藏着动人心魄的文字,仿佛当今的《世说新语》,都是小短篇适合旅行阅读。海豚书馆的这一系列小开本着实让我惊喜。

《非普通读者》开本很小,适合带在路途中读,中英双语,英文原文很通俗易读充满英式幽默。从英女王好读书的事情开头,到讨论职责和自我兴趣等,令人发笑引人深思。结尾,精彩地让人叫绝,却在高潮处戛然而止。

佐书:应该是整张书单的基石,我挑了《不去会死》和《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一是这两本书都是讲“运动”的故事,前者是骑行运动,后者是厨艺活动,此两者都是我最爱。二是两本书讲的都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全力以赴,成全自己。我前几年喜欢上骑行,仿佛满足了一种逃离现实的梦想,虽然北京空气不好,但是骑在心爱的折叠小车上风驰电掣的感觉,就像长了翅膀,可以去任意地方。

《不去会死--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单骑之旅》写得很平实,但其真实性和代入感深深震撼人心,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自由的旅人,仿佛都能听到来自内心的“扑通扑通”。相比另一本骑行游记《转山》,感觉台湾青年还是很有毅力和内省精神的,可能是当了多年日本殖民地之后,文化上明显受到日本影响,但是又与大陆脱不开联系,有点夹在中间的感觉。说实在话,总体上感觉文字有隔膜,小资+堆砌,作为单车旅行的游记,远不如《不去会死》。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展示一种西餐厨房文化,严格按照程序走,精确无比,有一种仪式感。更多感动我的是作者放弃唾手可得但是又觉得如鸡肋的人类学博士学位,毅然投入到厨师学校,接收严酷的厨艺训练,最后走上厨师岗位。这种从学者到厨师跨行的巨变,貌似很难理解因为作者貌似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追随本我的心。

使书:应该是整张书单的引路使者,我选了《缝熊志》、《过得去》和《嗜书瘾君子》这三本书,相对“佐书”的“动”,这三本书是“静”,展示知识分子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的生活。人以类聚,爱读书的人总是希望找到气味相投的好读之人,看看其他书虫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缝熊志》,高龄才女教授手工毛熊作品集,配上看似随意洒脱、实则考究的文字,绝对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尤其是其中的水浒系列熊,真是让人目不转睛。保持一颗温柔的心,不要被浮躁的时代逼迫得也浮躁起来,才是真正的学者应有的生活态度吧。

《过得去》真没想到这年代还有人能写这么认真干净的文字。做出这么一本漂亮的书,淡鹅黄的封面散着几丝干草,感觉跟生宣一样,手感视觉效果都无敌了。一流的文字,一流的才情,一流的品相,绝对是一本一流的书,身边几个书虫读了都说好。也可能源于作者常年从事编辑工作和“文二代”的出身的缘故。,

《嗜书瘾君子》幽默风趣,把书瘾分子写得惟妙惟肖,边读边比对自己,已经差不多成了中度bookaddicted患者了。另外,翻译水平相当高,嵌入了很多成语、俗话、诗词,没有功力很难如此不落痕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君臣佐使,书单,莲子,十八岁,量子,厨房,兴趣,文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