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破解医院绩效分配的六大争议
即使再完美的绩效分配方案也会遇到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意见,人人都有观点,人人都有道理,取多数人支持还是取少数人支持?医技科室是否允许比临床拿的高?不同科室护士之间差距大了合理不合理?如何取舍?如何判断?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根据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也亮一亮,与同道一起研究讨论。
实战一:取多数人支持还是少数人支持的方法?
绩效工资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落实管理责任,二是提高员工待遇。目的不一样,要求的支持率(或者员工认为的公平性)也就不一样。
我曾做过一个试验:假设在开空调的季节,早晨的时候,病房有些窗子被病人打开了,在交班前需要有员工主动来关窗,科室从绩效工资总额中拿出一些来用于奖励,每天允许一个人来关窗,每次奖励多少?我列出3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同等级的金额让大家来表决,标准在5元时,有10%的人愿意来关窗,当标准达到100元时,80%的人认为好。如果我们按多数人意见,那么方案就应该是“关窗一次奖励100元”。
我接着问大家:当某一个人今天来关了一次窗得到5元,钱是从科室绩效工资总额中开支的,有感觉到“不舒服”的人请举手,没有人举手。继续问:如果这个人得到的是100元呢?结果65%的人举手认为会感到“不舒服”。大家的道理是,做这么简单的事情给100元太多了,不合理!
我们应该如何做抉择?选择少数人同意的标准。“关窗”这件事只需要少数人去做,没有做的人不会因为别人多得了5元钱而“不舒服”,所以,按照5元作为奖励就可以。
因此,笔者认为对落实某些任务和责任,或者引导员工行为为目的绩效方案,不一定需要多少人赞同;然而,如果我们是为了让大家增加福利、普遍提高待遇,这时的分配方案就需要多数人赞同。
实战二:外科主任的手术补贴如何拿?
不少医院为外科医生设立了手术“站台”补贴,以此表示对医生劳动的辛苦与认可。由于手术组成员包含主刀、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等,作用不一样,分配也就不一样。大多数医院制定分配原则主要是根据医生在手术中不同的“位置”分配不同的补贴,即按主刀、一助、二助等顺序拉开差距,体现技术、风险等要素。可是在某些医院,如果你去征求助手医生的意见,你就会发现另一种说法:这种分配方法不合理,如果主刀分配得多,那么主任和高级职称医生就会“霸”着手术,垄断技术,我们年轻医生几乎没有机会,再说主任和高级职称医生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本来就比我们高许多,理应该承担手术的技术指导、风险,而手术站台补贴仅仅是“劳动”体现,助手也一样重要。
不久前我去张家港讲学,恰巧遇到有一家医院分配手术站台补贴费能令各级医生都认可:所有上台的医生,不管处于什么角色,都是一样的分配标准。
实战三:医技科室是否允许比临床科室拿得高?
大家都认为,医技科室的人员绩效工资是不能高于临床的,而且有些医院制定了一些限制措施,比如,当医技科室核算出来的绩效工资高于临床的前几名时就要用一个“封顶”的调节措施。调节的结果是该医技科室达到这个标准后积极性就下降。但是也有医院院长并不这样认为,事实上不少医院的B超、CT检查科室的医生绩效工资高过许多临床科室的医生,而且这些科室在医院工作量很大。
笔者认为,在基于相对工作量一致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应该比医技人员拿得多,理由是医技科室需要利用许多资源,包括临床医生提供的“价值空间”、医院提供的设备资源等,还有风险程度不如临床科室。算法如下:假设治疗一个病人,按贡献率来说一个临床医生可以获得100元绩效工资,一个医技人员获得20元;而某个医生只看一个病人,得100元,某个医技人员为6个病人服务时,医技人员就应该获得120元了,这个时候多于这个临床医生是可以的。
实战四:医务科与护理部是否在同一分配水准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