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东波:四个核心要素决定社会办医发展 人才是要害
“社会资本办医在中国有巨大发展空间。”6月14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钟东波在“第十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关于社会资本办医方面的政策体系已比较健全,但政策太多,要害问题没有突出出来。
钟东波解释,要害问题有四个:一是进一步放松管制;二是高端人才的获得;三是市场的开放程度;四是,商业保险是否充分发展。
为此,钟东波认为,下一步,中国发展社会资本办医不是求多,而是要抓住一些要害因素,“一个行业的发展,不仅仅靠政策,更多要靠内生的动力。”
民营医院数量快速增加
据了解,中国社会办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了迅猛发展。钟东波介绍,我国1985年设立第一家私立医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1000多家私人诊所。但经过30多年发展,到2012年底,中国私立医院已经达9700多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约45%。像诊所、门诊部等这一级别的医疗机构,大约有17万家,其中70%~80%都属于私立诊所。
钟东波指出,尤其是2009年以后,中国社会办医取得了很大发展。“拿北京来说,现有医院632家,其中私立医院有374家,占59%;2013年,北京私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北京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17%,从业人员占21%,服务量占11%。”
在他看来,今后社会办医在中国还会有巨大发展空间。一是从需求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转变,经济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健康服务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从制度空间来看,中国社会办医还有较大空间。钟东波表示,在国际上,不同的卫生体制下,社会办医空间也不一样。“像英国,社会办医占比在20%以内;而德国社会办医占比大约在30%~70%之间;在美国,社会办医空间更大,大约占70%~8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