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彩绘师:患者更应该享受生活的美好

微笑的脸庞、认真地勾勒、兴奋的合影......种种开心和快乐伴随着画作创造的整个过程。这不仅仅是一次手工体验,而是一次医患携手暂时忘却疼痛,共同配合的创作过程,也让患者真切地体会到医生、护士和医院的温度。
6月6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楼四层多功能厅里,一群身着蓝色T恤,来自大洋彼岸的青年,带着神秘的礼物出现在医生和患者中间。活动没开始之前,大家都还在猜测到底主办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脸上毫无表情地等待。但当一幅幅精美的画板分发在大家面前的时候,这一刻又似乎没有病人,没有医务人员,没有异国他乡的友人,只有快乐的合作。缓缓地轻快的音乐节拍里,大家手握画笔,屏息凝神认真地在画板上填涂着。
这样一个由医患共同合作,为画板填色,最终拼成一幅完整作品的彩绘活动,来自美国医院艺术基金会(The Foundation for Hospital Art)的温馨创意。北京协和医院是该基金会此次来华之旅的第三站。另外两站分别是北京阜外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
为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在京内三家医院开展艺术彩绘活动。活动由美国医院艺术基金会和协和医学院主办,历时三天。该基金会是一个全球性非营利组织,于1984年在美国成立,已经在195个国家、3500所医院开展了艺术彩绘活动,有超过500000个志愿者、病人及家属参与其中。每次活动现场气氛都非常热烈、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好评。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全程负责并参与此次活动。据王海涛介绍,该活动为公益性质,所有彩绘的制作画笔和画板等原材料均有美国医院艺术基金会提供,所有的彩绘作品将由活动的参与者填涂完毕,基金会专业人员在修补处理后捐赠给活动举办医院。
彩绘给人希望,放飞自由
美国医院艺术基金会执行董事长Scott Feight先生讲述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Beverley的女孩,在住院期间一直说,她想飞翔,她渴望自由。
因为骨癌恶化,在做进一步的检查之前,Beverley住在亚特兰大Northside Hospital的221病房,医嘱要求绝对卧床。从此,她的世界开始变为北区2层,只是癌症楼层。
有一天,当天花板被基金会画上著名的《海鸥乔纳森》,并且翱翔于Beverley的床头时,这种多元的天花板艺术让她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
在被问及作为一个面临死亡的癌症患者,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找到自由时,Beverley只说了句,“在同一时刻,你不可能去想两件事情”。她美丽的笑容让你不得不相信她的这一说法。
此后,她满脑子都是那只海鸥。一只有色彩正在飞翔的鸟,而且是乔纳森,自由无拘无束地飞进她的梦想。Beverley有梦想,而且非常想把它们实现。她想飞翔,她开始再也不去想她的癌症了。
她明白面对生活,只能选择一种思考态度,要么积极要么消极。她果敢地选择了积极,选择自由,尽管受限于病床,她的思维却在自由地飞翔。像老鹰,像海鸥乔纳森一样,自由飞翔,无拘无束。
色彩的图画让生命从此不同。彩绘不仅仅是艺术,而是一次飞翔的机会。
色彩让生命更美好
Scott说,他的父亲是个有意思也很有魅力的人,平时总是考虑着如何去帮助别人。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一块儿画画,尽管自己现在没有向父亲那样成为一名艺术家,而是做了工程师。他说,自己从小就学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而且保持这种习惯到现在。每每有空闲,都会希望通过绘画去帮到别人。父亲退休后,他很自然地被基金会董事们邀请去做主席,继续父亲的事业。
用一支画笔传播快乐,美国医院艺术基金会让它成为可能。
从1984年起,美国医院艺术基金会就致力于通过彩绘、壁画和天花板艺术来温暖医院环境。Scott认为,基金会抵达身处艰难的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梦想盛开着花。尽管其中有些艰难。艰难之处在于患者和医务人员长期在压力下工作、配合,这样的情形下,希望都是虚无,人生梦想受到挑战,祈祷者渴求内心的想法和希望。而在空白的地方涂添来自自然的色彩和美景恰能让黯淡的令人沮丧的治疗变得充满希望。
Scott深情地回忆说,他清晰地记得有一个小女孩,经常被父母辱骂。因为打的次数多了,所以女孩的脑袋就有点问题。此后,她不再和任何人说话,紧紧闭上嘴巴。在住院期间,她开始画画,三周后因为画画开始第一次说话。从这件事中,我看到了彩绘艺术的力量。
Scott表示,他们彩绘画板的设计较多的是鱼,动物,花这些自然的东西。很普通也很常见,同样也很美好的一些事物。他们希望透过这些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让他们生活变得更好。
快乐不分年龄、疾患、国别
正如基金会的信念一样,“Together we can make beautiful things happen!”彩绘的现场,已然没有了年龄、疾病、身份、国别的界限,大家唯一努力的方向便是把眼前的这幅画认认真真地画好,将色彩点到本属于画板最美丽的地方。
参加这次彩绘活动的患者有几岁的小女孩,也有白发斑斑的老奶奶,还有手臂上留着套管针的大叔。
“哇...哇...”不知怎的,一个小女孩突然哭了起来,任凭旁边的妈妈怎么哄都无济于事,而且哭声越来越大。这一个小插曲让现场的气氛变得不是那么和谐。基金会成员中有个来自佛罗里达的九岁小姑娘,比哭闹的这个小女孩稍微大几岁。王海涛处长走到小姑娘身边说,你看,那个小女孩现在不高兴了,你愿意过去哄哄她吗?小姑娘一听,爽快地应了一声,“OK”,就径直去找小女孩了。
不大一会儿,小女孩和这位美国小姑娘居然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还牵着妈妈来到画板旁边,要和美国小姑娘一起画画。小女孩的妈妈满口答应,脸上满是笑容。
在整形医院,身上有不同创伤的患者,刚开始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眉头总是紧缩,但是当他们沉浸在画作当中的时候,你会看到他们的眉头舒缓了许多,脸上也写满了执着。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拼凑出一幅美丽的画板时,他们的脸上开始洋溢着难以自控的快乐。他们争着在相机前和自己的作品合影,和自己的医生和护士一起合影。
作为本次活动的在华负责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表示,目前我国医院更多注重的是治疗,在医患沟通交流和医院文化方面做得还不够多。他认为,医院的文化建设其实应该更多地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医院并不是一个冰冷地仅仅是治疗的地方,而应该是充满爱,充满和谐的地方。尽管平时医务人员都很负责,对病人都很好,病人也非常感谢,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大家还是觉得医院只有白色,交流方式单一。而这种医院彩绘活动的举办则可以让医院变得多彩,可以让艺术成为医患沟通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大家慢慢会养成一种喜欢医院文化,爱护医院环境的习惯。医院彩绘活动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和帮助。
另:美国医院艺术基金会希望未来在中国更多医院开展艺术彩绘活动。
美国医院艺术基金会:http://www.hospitalart.org/
联系人(中国负责人):王海涛、袁爽秋
联系方式:010-65250761 pumcygc@sina.com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0人喜欢
0人收藏
登录后评论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