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72 小时热文

医院为何选择走集团化道路?

文/曹健 2014-06-04 来源:医药经济报
A- A+
摘要 ​“通过集团化,可以把劣势医院的物质资源与优势医院的技术、管理、品牌等无形资源结合,顺利实现优势医院的扩张”。

上期谈到医院集团的内涵、类型、集团化模式,以及集团化生成的外在动因(医院集团化的前世今生),本期将介绍集团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和目前面临的问题。

内在动因

一是追求规模经济。由于医疗服务具有移动性差、服务范围有限的特点,加之规模经济的原因,促使单家医院不可能无限制地通过自身内在规模的扩大来发展。有研究显示,医疗机构横向整合的动因主要是希望通过扩大规模以控制更大的地理区域,借此增加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以降低成本。国外相关研究证明,医院床位数在400~600张之间时,医院服务效率最高。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我国医院的扩张势必要寻找新途径,那就是联合重组。

大型医院为追求规模经济,在引进高新设备后,希望与基层医院建立转诊关系,使自己的各种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疗设备实现在几家医院内共享,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医疗服务的边际成本,降低每位病人的单位服务费用,增强竞争力。

二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需要。经营效益好的大型医院由于存在资源与能力的矛盾,有能力进一步扩大面积、增加床位、引进设备等经营要素。效益较差的医院则由于体制、竞争力等原因面临竞争乏力乃至生存有虞的状况。通过集团化,可以把劣势医院的物质资源与优势医院的技术、管理、品牌等无形资源结合,顺利实现优势医院的扩张。劣势医院则通过联合,引进技术、人才和品牌资源,进而实现不同医院间、患者及政府的多赢。

三是功能错位。虽然主管部门不断强调对三级医疗网和三级转诊分流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病人分流。这种情形既不利于大医院保证医疗质量,又危及中小医院生存,因此很多中小医院希望与大医院合作。

如果大型医院与中小型医院组成医院集团,能有效利用大型医院的服务规模、市场份额、良好的公众信誉和服务质量,影响、引导和带动中小医疗机构。在形成医院集团后,内部的资源共享以及转诊等行为的阻力将显著减小。

存在问题

1.集而不团

2005年,上海市政府曾委托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做过一个关于上海医院集团化的课题,该报告认为:上海的医疗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核心医院和成员医院的关系没理顺,导致集团工作责权利分离,医院集团只是“集”而不“团”,没有产生应有的规模效应。从外部因素看,由于条块分割,行政隶属部门不同,医保制度限制等原因,集团实际运作困难。真正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化组建起来的医院集团,将随着社会资本办医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增多。

2.人才缺乏

由于医院人事制度上的原因,造成了一些真正懂医疗、懂资本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身份限制和人才选拔机制的限制而无法进入集团,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医院集团来说,由于规模的扩大,在管理上对于各种信息流的依赖更为显著,这一切都将依靠信息管理人员的作用的发挥,而单体医院往往对此并不太注重。

【本文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未完待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0人收藏

评论

点评
评论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取消 回复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