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协和以人本管理为目标 探索最佳医疗实践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医务工作者们总是冲在第一线,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然而,灾难过后,矛盾重重的医患关系又像一把匕首,割裂了人们对白衣天使们的信任。医患失信是否已经变得无解?以人本管理理念为出发点,北京协和医院为改善医患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5月23日,在由健康界传媒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举办的“发现最佳医疗实践——21世纪医院院长峰会·2014”的会前讲座上,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人本管理理念。
北京协和医院这两年新建很多大楼,并陆续投入使用。但在王海涛看来,物理大楼的建立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最根本的还是在每位员工心中、整个医院管理体系当中建立人本服务与人本管理的精神大楼,真正实现“病人满意,员工幸福”,这样才能引领时代的创新和发展。“而协和这些年在人本管理上的努力,有所收获。”
第一处方是关爱
组成医院的是哪些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医生”,但是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管理理念当中,比起医生,更重要的是患者。
王海涛认为,医院需要从管理入手,转变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理念,要树立起“以人为本诊治、以人为本服务、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协调”的人本管理理念。
“我们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王海涛指出,这是北京协和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重要的一点。
同时,协和医院的医生还把患者视为“真正的老师”。“这是一代代协和人传承下来的理念。医生给患者治病,患者也给医生带来医术和情怀方面的教育。”王海涛认为,这与人本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诊治”理念不谋而合,都要求医生理解患者需求,并重视患者体验。
人本管理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落实到了北京协和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王海涛举例,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的一位年轻医生,给一位急重伤患者做完长达10几个小时的手术之后,又连续一周亲自观察患者的术后状况,几天几夜没有回家,最终把这个年轻伤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种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正是‘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
青年医生是未来
众所周知,患者的口碑是评价医院好坏的金标准,影响口碑的关键因素是医生。医生和患者接触最多,他们的医术、医德,甚至散发出的人格魅力,都影响着患者的身心感受。
也正因如此,北京协和医院格外重视对医生的培养。“比起悠久的历史,北京协和医院更重视未来。”王海涛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妇产科专家郎景和提出的“大树、小树和森林”理论。所谓“大树”,指的是专家教授,而“小树”则是中青年医务者,整个团队就是“森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