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合适做院长?医院院长的职业化

5.危机处理:当危机出现时,能够采用及时有效的手段建立平稳发展的机制。
6.政策一致性:通过持续地对医院运营过程的监控和在需要的时候倡导变革,以确保与国家宏观卫生政策保持一致。
7.通过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外部交流和联系,促进医院在社区和不同的公众群体中树立良好信誉。
谁做医院管理者更合适?
各国在医院管理方面都十分注重院长的选拔和任用。在欧美国家,医院院长一般由管理专家任院长,他们基本上都是管理、经济、法学专业毕业并经过医院管理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其中多数人拥有医院管理硕士(MHA)/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
他们强调把医院当成企业来经营,注重成本核算和医院的公共形象,研究改善医院服务,吸引更多病人,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营利性医院尤其如此。日本等国家虽然规定院长必须由高级医师担任,但同时也要求院长必须熟知管理学基础知识,并经过专业的医院管理培训。
医院管理团队中专业结构合理在医院管理层中,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组成结构合理的专家团组,这是现代医院管理的明显特征。欧美国家的医院院长多为非医学专业出身,但医师委员会主席一定是位资深的医学专家,他们之间合作共事,科学管理医院。日本等国家的医院院长是医师出身,但同时也要配备非医学专业、精通管理的副院长或事务长,且两者不能相互转化。
由此可见,单纯强调由医学专家,或由管理专家担任院长,都是片面的。其实际上是按照工作范围和管理需要来配备合适的专业人选,不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
国外如何培养职业化院长:MHA课程
医院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在学历教育方面,MHA作为一种高级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美国芝加哥大学早在1934年就开设了医院管理课程,并首先设立了MHA学历教育培养计划,这是医院管理领域乃至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管理领域内,医院专业管理者身份确认的一个里程碑。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拿大和拉美国家已经有很多大学开设了MHA。
国外MHA培养计划是围绕医院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确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其特点主要包括:
1.重视大卫生观念,特别是以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为代表的公共卫生方法学的训练;
2.注重现代管理理念的培养,如医院规划、质量管理、财务会计等经营管理实务,并把重点放在实际运用技能上;
3.通过大量的见习和案例教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亚洲,菲律宾、印度、伊朗等国家都有MHA培养计划,印度和伊朗还有医院管理专业的博士培养计划。
建立了管理队伍准入资格和任职要求制度
在美国,医院院长在任职前,一般应有10年以上管理经验,且要参加继续教育,接受经济学、市场学、人力资源学、商业法学、信息技术学、市场策略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强化培训。澳大利亚规定医院高层管理者必须是皇家医院管理学会的成员,且学会成员必须经过MHA或MBA的学习。
德国医院的行政院长必须是经医院管理培训并取得硕士学位者,而医疗副院长则必须是资深医师并接受过医院管理或卫生经济学等硕士课程教育。英国规定改做管理专业的医师,在其从事管理工作前,必须接受半年到3年的正规的管理培训。国外职业化院长的考核主要是由其选任机构董事会或者理事会进行的,是医院内部行为,其与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属于两个层次的考核,国外医院院长的主业是从事管理工作,考核指标主要从单一的管理业绩去进行评价。国外医院院长的绩效工资都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制度体系和以考核为基础薪酬体系。
医院管理学发展成熟为职业化教育培训提供了基地
据美国医院管理教育评审委员会(CAHME)的统计,到2009年全美共有50余所大学的MHA培养计划通过了该委员会的认证,每年共招收2000多名学生,其中60%左右为全日制培养,40%左右为在职培养。这些医院管理职业化教育培养基地已经成为院长队伍成长的摇篮。
最后,相关政策和国外经验告诉我们,推进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尤其是院长职业化是医院改革的必由之路。今后研究的重点不能局限于职业化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而要将其置于宏观经济和卫生政策改革的大框架下考虑,主要方向在于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和路径,尤其在明确医院办院方向和医院的管理目标、院长职责和权限,建立考核、评价、激励、交流、退出标准和制度等方面作深入系统的研究。
(作者:许栋、张玉、王国斌、孙奕)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0人喜欢
0人收藏
登录后评论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