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影响科室设置 如何让多学科诊疗形成服务?
多学科诊疗目前在医疗圈红的发紫,不少医院都在推行。那么,何谓多学科诊疗?其对科室的设置、人才培养会有什么影响,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医疗本身是一种群体性活动,多学科诊疗就是来自各个专科的医生对某种疑难重症的共同会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副院长谢灿茂在接受健康界独家专访时解释,“现在学科专业化越来越强,研究越来越深入,再加上科室设置的局限,在诊治某些疑难重症时,需要多学科合作,共同会诊,这是对患者治疗效果的一种保障。”
“目前很多患者都不是单一器官性疾病,往往是多器官的综合性疾病,如果医生只专看一个器官的疾病,置其他器官上的疾病于不顾,就可能出现误诊漏诊而产生一些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多学科诊疗,各个专科的医生共同对患者所有的疾病进行会诊,能够提高诊疗水平,让患者享受高品质医疗服务。”中山一院院长王深明补充道。
开展多学科诊疗有赖于医院很强的综合实力。“医院整体综合实力强,在对疑难重症进行多学科会诊时就会发挥优势。”王深明向健康界表示。
用本子记录形成服务
在谢灿茂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中山一院就有这样的传统:许多科室的医生每周都和放射科医生有“读片”活动,每周都有疑难病例讨论,有时需要多科医生们针对某种疾病共同诊断和治疗。
因此,可以说是多学科诊疗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只不过,那个时候,医生们在讨论疑难重症时,讨论意见记录在病历上,但没有设立专门记录医生们多学科讨论记录的本子,便于上级部门的检查。“直到近几年开始推行多学科诊疗,才有这样的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多学科诊疗的结果。”谢灿茂说,坚持记录的结果就会形成一种服务意识和规范。
多学科诊疗在中山一院已经是一种常规医疗活动。中山一院有32个专科参加了19种病种的诊断,每周都会有5个科室之间的讨论。在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演变中,医生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多学科诊疗既是为患者着想,又可以共同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治水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要进行多学科诊疗,因为患者那么多,不可能每个患者都需要组织会诊。“一些复杂、有争议的病例,可能就做详细的讨论。”谢灿茂介绍,各专科如有疑难病例,就会邀请相应专科的专家会诊,涉及多专科的就行多学科会诊,会诊之后会制定一套方案。
“多学科会诊,无论贫贱,只要需要,我们就去做,不仅在病房,我们也在门诊开展。”谢灿茂强调,“我们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多学科会诊,是根据其病情,而不是根据其身份。在医疗面前,人人平等。”
以2012年6月中山一院多学科合作成功施行一例心肾联合移植手术为例,患者50岁,是一名普通个体经营户。多学科病例讨论为手术制定了详尽的手术预案,经医务科统筹安排,在肾移植科、麻醉科、体外循环、血库、B超科等多学科科室的全力配合下,科室制定出心肾联合移植周密的工作计划,再据此细化成详细的流程方案,明确供体组、受体组、肾移植组相关人员职责,完善相关法律文书及组织配型。
不影响科室设置和人才培养
上述手术方案很成功。实际上,中山一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多学科诊疗方案和流程。“比如做胃癌手术,会把淋巴结全都清扫干净之后才对胃癌进行切除,这样做,手术才算彻底。”谢灿茂指出,这也是高端医院与其他医院的一个主要区别,高端医院对效果负责。“我们会很注重效果、质量和手术方式。”
在中山一院,多学科诊疗只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医疗活动开展,不存在利益分配。每次遇到疑难重症,可能会有五六个专家共同会诊,参加会诊的专家只有10元会诊费。“每天科室都会有一些会诊单,要求高年资的医生才有资格去会诊,以保证医疗质量”谢灿茂很感动,“医生是非常辛苦的职业,但大家不会斤斤计较利益,都是无怨无悔,一切都是为了患者。”
多学科诊疗的发展并不会影响科室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不过,分科过细也暴露出了一些弱点,比如会发生争抢病人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医院进行规范。
“有些技术,刚开始是一些科室掌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所有的科室都可以独立开展。比如腹腔镜。所有的器官性疾病都可以做腹腔镜手术,那就不存在专科,就成了一种技术。”王深明很赞成科室的协作,但是也有些科室会出现争执,“这个患者是我的,你治疗我们科室的患者。比如脑垂体,原来是脑外科在做,开颅切垂体瘤,现在耳鼻喉科也可以做,用微创,从鼻腔进去,切这个垂体瘤,耳鼻喉科垂体瘤的时候,脑外科就有意见了。”
“科室设置的越多,就会存在越大的问题。”谢灿茂表示,“每次开展多学科会诊时,我们会讨论患者最适宜做什么治疗。比如肺癌患者能做手术,那么手术是首选,手术后要做什么治疗,都会讨论。”
实现远程会诊
2011年9月28日,斥资近300多万的高端远程医学中心正式在中山一院启动,此系统的启动,标志着边远山区的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中山一院知名专家的联合会诊。
“全国各地的医院,只要有这个信息平台,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病例、对他们进行手术指导。”谢灿茂表示,这也是多学科诊疗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实现远程会诊。
据悉,该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和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以及影像、心电、病理远程诊断功能等远程医学功能。
该系统刚建成,谢灿茂就第一个受邀上线,给云南德宏一位76岁的老人看病。后来他经常通过该系统为省内外患者看病。
中山一院的远程会诊系统收费很低,但随着连接远程会诊医院的增加,医院的通信成本也在上升。目前,中山一院远程医学中心和云南、内蒙古、海南等省区180家医疗机构开通了连线。
按照谢灿茂的设想,在远程会诊系统的基础上,也可以成立影像诊断中心,向全国开放,变成一个社会化的服务机构。“这样,无论哪个医院的放射科,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把片子传过来,由中山一院放射科医生作出诊断报告,这样可以保证质量,减少误诊解决基层医院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