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72 小时热文

【生命故事】手术中 心脏骤停

文/胡诚 2014-04-20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 A+
摘要 手术中,患者心脏骤停,医生用自己双手为患者按摩停跳的心脏近20分钟,挽回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同时也是坚强的,在病魔面前,我们感受到生命那瞬间即逝的脆弱,感受到抢救生命的艰难,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生命劫后重生的那份惊喜。正是有了医护人员在手术环节上的无缝隙协作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患者才能在与死神的赛跑中赢得最后胜利。

手术现场,心脏骤停

2011年2月1日,北京宣武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室发生了惊险的一幕。

“患者不行了,心脏停跳!”负责仪器监控的医生突然叫道。

“快,心脏除颤仪准备,大家都离开床!”欧彤文主任迅速而果断地指挥着。

“啪!”随着除颤仪放电的一声巨响,患者大幅度地扭动了一下。

“不行,再来一次!”欧彤文主任下令,他紧紧盯着监护仪屏幕上生命指征的数据。

再来一次还是不行,患者的生命正在消失。

“赶快想办法,患者的大脑快支撑不住了!”麻醉科王天龙主任焦急地提醒大家。

在场的每个医护人员都知道,如果患者的心脏骤停,大脑的存活时间是四到六分钟,错过了大脑存活的安全界限,无论医生再做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即使活下来,也极有可能是植物人状态。

突然腹痛,危及生命

此时此刻,手术台上的患者危在旦夕,他叫刘益州,是陕西省一个普通农民,刚满45岁,因为突然腹痛前往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肾癌晚期,必须马上手术治疗。

“你左肾的肿瘤长到了7.6×6.8公分,腔动脉的瘤栓一直长到了肝段的水平,马上就要突破膈肌,进入心脏水平了。这个手术风险太大了,我们这里做不了,你赶快前往北京大医院,可能还有希望。”当地医院的医生无奈地对刘益州解释说。

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刘益州的瘤栓已经把它完全堵住了,他的下腔静脉血液在回到心脏和肺部的过程中,静脉的瘤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到动脉或者动脉分支,就会阻断血液供应,导致刘益州的呼吸和心跳骤停。得知这个结论,刘益州和家人都吓呆了,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倒下对家里人无疑是一场大灾难。

治疗面前,人人平等

“有一丝希望也要做,没有什么可犹豫的。”这是刘益州家人的唯一想法。他们辗转来到北京宣武医院,可当泌尿外科欧彤文主任拿起他的影像资料分析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欧主任,求您救救我的爸爸”我给您磕头了,刘益州的8岁儿子哭喊着跪了下来。

“别这样,孩子快起来,我们一定会尽力的!”欧彤文连忙扶起孩子,对刘益州的家人解释说:“这个病太复杂了,风险不是一般的大,不是一个科室能解决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只是农民,人生地不熟,医院会为孩子他爸治病吗?”刘益州的妻子疑惑地问,眼神里满是绝望。

“看病和你们的身份没有关系,在治疗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救治过程有多艰难,医院不会轻易放弃一个生命。治病这事就交给我安排吧!”

欧主任在安慰了刘益州和他的家人后,内心不由沉重起来。因为他知道,如果实施手术,将会对刘益州的胸腔和腹腔造成大面积创伤,患者的各个器官功能能否符合手术要求尚不清楚,手术除了巨大风险之外,还要承担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

齐心合力,确保万无一失

欧主任经过慎重考虑,组织多科专家召开了刘益州术前讨论会。到底采取哪种手术方案,手术中可能遇到哪些难题,怎样才能挽救患者生命?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这些问题都有了预案。会上决定,由心外、胸外、普外、泌尿外科等多科专家采用联合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此次高难度手术。

手术的切口要从胸部一直开到腹部,足足要48公分,一般的腹腔手术切口最多不超过15公分,这么大的创伤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给。为此,医院输血科特意为刘益州的手术贮存了两周的血量备用。由于手术时间预计要10个小时,为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室特意停掉泌尿外科手术室一天的手术安排,为刘益州让行。根据手术方案,手术当天医院要安排60多名医务人员来配合,以确保各个环节万无一失。可以不夸张地说,刘益州手术那天,半个医院都在围着他转,虽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紧急关头,果断出手

2011年2月1日,由泌尿外科欧彤文主任带队的多科专家如期为刘益州实施手术。手术开始进行的取瘤操作并不顺利,由于患者长期患有下腔静脉的梗阻,平时血流只能以侧支循环作为回流通道,瘤子周围的血管异常丰富,欧主任每进行一次操作,都会有大量的血液渗出。

“快输血!”几名手术护士接到指令后,用注射器抽出备好的血液,以推注的方式,从多条通路以最快的速度来纠正患者低血容量。手术现场更像是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战斗”。

两个多小时后,患者的恶性肿瘤终于与腹腔完全剥离,血管外科俞恒锡主任医师接下来要为刘益州去除下腔静脉的溶栓,为了防止患者体内血液中的溶栓回流到肺部,必须要进行血管阻断。

血管阻断就是通过收紧专用的血管阻断带关闭血管通路,从而将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完全阻断,利用人体的侧肢体循环来保证大脑和心脏的供血功能,阻断时间越短越好,不然患者会因供血不足而死亡。

“都准备好了,我数一、二、三,大家一块勒住血管!”欧彤文主任指挥着,片刻后宣布:“好,阻断完成!”

“开始计时。”王天龙主任目不转睛地盯着仪表说。他深知阻断后的每一秒对患者的生命都是一次考验,必须极其精确。

手术顺利进行着,医生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溶栓操作。突然,大家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患者心脏骤停!

“嘀嘀嘀!”监护仪发出了刺耳的报警声,“心跳停止”这四个闪烁的红字在屏幕上显得格外醒目。

刘益州命悬一线,生命告急,难道死神真的要带走他的生命?

“不能等了,赶紧开胸!”紧急关头,心外科尚学斌主任迅速打开患者胸腔,在场的人都清楚,这是要用手直接攥住刘益州的心脏给他做胸内心脏按摩,来维持他的脑部供血。

“一下、两下、三下……”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

胸内心脏按摩是一个相当辛苦的体力活,能承担此重任的大夫必须是对胸内心脏按摩技术非常专业和有经验的。按摩没多久,尚主任的手指就累得几乎痉挛了。豆大的汗珠从他的手术帽边缘渗了出来,护士迅速用无菌纱布帮他擦拭,以防汗水污染患者伤口。就这样,尚主任一下一下地进行着有节奏的按摩。“肾上腺素半支推注”手术室护士在一旁紧密配合着。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心脏停跳已经20分钟了,手术室里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在和死神做最后的争夺,等待着转机的来临。

“快看,心电图有变化啦!”王天龙主任兴奋地叫了起来。

屏幕上的心电图从室颤开始偶然出现一两次窦性心律,渐渐地越来越有规律了……

“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很敏感,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王天龙主任检查后说。

听到王主任的术中判断,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刘益州的手术终于全部完成了,他被送进了监护室。

对于一个心跳停止了20分钟的人来说,术后的刘益州康复的期望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敢保证。自从刘益州进入监护室,开始其漫长的恢复过程后,欧主任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前来密切关注他的病情变化,责任护士更是寸步不离地照顾他。大家都清楚,这个脆弱的生命再也经不起任何闪失了。

手术10天后,刘益州恢复了意识,欧主任特意安排他与家人团聚。这对于经历生死考验的刘益州来说无疑是最渴望的心理安慰。这天早上8点不到,刘益州的妻子和孩子早早就守候在监护室门外,透过门缝望着躺在病床上的刘益州。随着病床被缓缓推出监护室,刘益州终于见到他日思夜想的亲人。一家人的手紧紧攥在了一起,泪水流在了一起,喜极而泣的哭声飘出了窗外。

此文章选自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联合编著的《急诊室的故事》(又名《生命的故事》)一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0人收藏

评论

点评
评论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取消 回复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