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会资本办医疲软? 不学莆田系,靠口碑

区位优势与定位
“不会去打广告,更多靠口碑吸引客户。”
深圳的新一轮社会办医,明显有了新特征:借助香港区域优势和高端定位。
林顺潮是香港乃至世界知名的眼科医生,受惠于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框架协议,包括医生在内的专业人士,可以直接使用香港的执业资质在内地执业政策,大约一年前,他选择在离香港最近的深圳开办了一家香港独资高端眼科医院。
虽然公立医院不足,但深圳拥有一所不错的公立眼科医院,且在希玛之前,深圳也有爱尔眼科及其他民办眼科医疗机构。纵然如此,这间医院亮相首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当然该医院的看诊收费也很高。最贵的林顺潮的诊金:首诊800元,复诊400元。“林医生的诊金最贵,但病人却是最多,这说明市场对我们这种模式非常认可。”该院执行院长刘江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医院开办一年来,共接待了门诊量1.5万多人,其中约三成来自内地其他地方。
尽管受限于深圳角膜捐赠库暂时不对民营医院开放的限制,医院开业一年来并未实施一例角膜移植手术,但其他手术也做了1500多台。
刘江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开业一年来,医院已做到了收支平衡。如果未来医院口碑不断积累,且如能被纳入医保支付体系,盈利状况还将有所提升。
无独有偶。2012年由北京协和医院辞职医生朱岩参与创办卓正诊所也显现出良好的经营能力。目前卓正已经在深圳开办了三间诊所,且很快会有一家新诊所在罗湖开业。
这背后是一群精英医生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劳动获得阳光合理回报,不过度用药的理念逐渐被深圳市民认可的过程。
卓正的儿科是最早起步、目前也最受欢迎的板块。在这里,虽然首次看诊的诊金远高于公立医院,且必须预约看诊,但现在三个诊所医生每日的预约看诊量都已经基本饱和。
朱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开业一年多,儿科已经看诊了上千例宝宝,但从来没有开展过输液治疗,避免了抗生素滥用。
朱岩总结说,现在卓正的主要客户群是中青年人,有一定收入,思想西化,对新理念了解比较多,有些在国外生活过,“我们现在新诊所开业到满诊只用了一两个月,我们对发展非常有信心。”
有意思的是,希玛眼科和卓正在采访中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他们现在正在做的跟早年“莆田系”民营医院所做的完全不同,希望跟“莆田系”民营医院的经营模式撇开关系。“我们不会去打广告,更多的靠口碑吸引更多的客户。”卓正医疗的市场总监张东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恒大哈佛医学院的想象
国外医生在中国长期行医存在制度障碍。
各路社会资本涌入深圳的消息中,最受瞩目的是恒大哈佛医院。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蔡立此前透露,目前,深圳已挑选了一块地供哈佛方面定夺。蔡立表示,对于恒大哈佛医院,深圳正在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力争其落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从恒大方面获悉,实际上,在恒大与哈佛接触的初期,深圳市政府北美代表和广州市官员都向哈佛医院做过城市推介。
哈佛医院最终是否能落在深圳?恒大方面表示,这最终要看哈佛方面的意愿。近日,记者向哈佛医学院求证此事,但尚未得到回应。
目前,恒大已经在深圳前海斥资30亿注册了地产板块的集团总部,未来如果恒大哈佛医院能够落户深圳,则恒大的医疗板块总部也将落户深圳。
根据恒大此前向媒体发布的消息,哈佛与恒大在中国新成立的哈佛医院将是世界顶级的综合性医院,由恒大投资建设,管理及医疗团队则全部来自美国哈佛医院。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恒大与哈佛大学在中国建立合作医院可以算是社会资本办医的一种尝试。中国一直希望引进高端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旗帜性的医疗资源,并以此为标杆,推广成功的海外社会资本办医的模式。
但他同时也表示,对于恒大所称的管理和医疗团队全部来自哈佛布莱根女子医院,他认为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国外医生在中国长期行医还存在许多制度障碍。
谁会重蹈失败泥沼?
摆脱“原罪”重塑民营医院口碑。
此外还有医院高额管理费用的问题。作为地产巨头,万科比恒大更早宣布要介入医疗领域。而其想开办的万科国际儿童医院曾与美国费城或匹兹堡儿童医院合作,但国外医疗机构开出的上千万美金的管理费成为最大的障碍。万科在上海推进的儿童医院项目后来只好选择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合作。
早在2011年万科就首次发函给深圳市政府,申请在深圳办医。按照当时规划,万科要创建一家非营利性三级儿童专科医院,500张床位。
此后,在用地等方面,万科多次与各方沟通,终于在2013年7月,万科与深圳市宝安区政府签订协议,在其一片约1.8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投资3亿元建设一所病床总数为200张的综合性中高端民营儿童医院。
据当时媒体公开的消息,该医院计划于2014年春节后动工,2016年投入使用。但记者近日从万科方面获得的消息是,该医院尚未动工。接近万科该项目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项目进展缓慢主要因为该用地还没有完成招拍挂流程,一旦土地问题解决,医院将很快启动建设。
此外,跨界进入深圳医疗领域的巨头还有中信集团。近年,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健康(深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深圳开办了两家高端健康体检中心。据了解,深圳正在探索将健康检测、健康促进等服务纳入医保覆盖范围,支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跨界办医的风险不容小视。
此前平安集团不仅遭遇投资深圳龙岗区中医院失败,后来其与中山大学合资在深圳开办门诊部因入不敷出,于2012年黯然关张。
而开业于2007年,一年后由大连实德全资买下的深圳市龙珠医院,曾定位为一家以肿瘤治疗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自开业至今,步履维艰。
去年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出事之后,医院曾被拍卖。目前,设置有300多张病床,且拥有先进诊疗设备的医院仅收治了20余名肿瘤病人,门诊也是门可罗雀。
该院院长陈崇喜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尽管该医院目前经营困难,但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医生多点执业推行,民营医疗机构一定大有可为,“但前提是要摆脱早期‘原罪性’的东西,重塑民营医院的口碑。”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0人喜欢
0人收藏
登录后评论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