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和谐医患不妨从“医导”开始

2014-03-29 09:16 易国祥 /  汉网-长江日报

90%的医疗纠纷是医患沟通不畅引起的,医疗体制深层改革固然重要,但“医导”不能沦为医院的花瓶,因为它是双方初始的沟通环节。

上海华山医院急诊室有病人嚷开了:“你为啥不给我开这个药,非要我明天来看门诊?这不是故意为难我吗?”医生告诉病人,这种药,门诊药房才有。医生边解释边抱怨,急诊室收治的病人,有40%的非必须急诊,但是他们却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急诊资源。(3月28日《人民日报》)

这位病人要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巴喷丁,根据行业规定,急诊室药房不备这种药,患者不理解就吵开了。患者自己择医选药,对医方猫腻仿佛洞若观火,看似“知彼”,其实,医患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往往就是医患关系中的火星。

一是患者对医院流程设置信息不够了解,二是医院对患者心理不够顾及。许多医院流于形式的“导医”,叠加其他原因,让优质医疗资源陷于众人争抢和不当占有。名医,好药,当患者不管是否对症都欲求分享,优质必然稀释,最终成为劣质供给。如果社会特权或者金钱力量渗透进来,要么形成医疗不公,要么演变成过度医疗或者不当医疗。

一次被成功医导的经历我至今难忘。那天,岳母和我妹妹生病同时告急,我们夫妻俩习惯性地作了比较严重的预期,赶紧把两人送到武昌的中南医院。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径直赶到住院部内分泌科,打算直接住院。找到值班女医生,她并不急着收治,而是先仔细地询问老人疼痛的有关部位,然后指引到门诊部看骨科。再耐心地询问我妹妹,然后指引到呼吸科看专家门诊。骨科接诊老人的医生判断腰疼只是睡姿和坐姿长时间不正,导致软组织拉伤,明确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肾病。接诊年轻病人的专家同样明确否定了可怕的干燥症复发的可能性,只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所致,都不需要住院。事后证明,接诊医生的判断与处置都是正确的。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个住院部内分泌科女医生,她接待我们前后花了约半个小时,没有赚到我们一分钱。

90%的医疗纠纷是医患沟通不畅引起的,医疗体制深层改革固然重要,但看病之外的“医导”不能沦为医院的花瓶,因为它是医患双方初始的沟通环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