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非侵入式光学设备监控脑卒中 这项技术意义重大

原创 2014-03-27 08:12 木易 / 健康界

宾大的研究人员正试图了解中风病人床头放置方式对于病人脑血流量的影响,以便今后对严重中风病人实施个性化实时护理。

据美国科技资讯网站RedOrbit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了一款非侵入式、可连续监测中风病人脑血流量的光学设备,该校研究人员试图利用这款设备了解病人床头的高度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以便今后实施个性化实时护理。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研究中心(Penn Medicine)收治的严重中风病人中,绝大多数被要求平躺至少24个小时,目的是增加脑部受损组织周围较为虚弱区域的血流量。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杂志《中风》(Stroke)发布研究报告称,虽然床头平放对于增加绝大多数中风病人脑血流量有效,但1/4的病人表现有所不同:当他们的头部抬高角度放置时,脑血流量达到了最高值。

正是不同病人存在的上述差异性,该校研究团队正测试一款新型光学设备,它可放置在病人床边,并能够以非侵入方式来连续监测中风病人的脑血流量状况。这项技术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使用非侵入方式将设备放置在病人头部的表面,设备将测量穿过颅骨及脑部并返回组织表面的近红外光源的波动情况。这种波动由处于流动状态的红血细胞所引起,能准确体现出内部大脑组织的血流量情况。

这种新型光学技术名为“扩散式相关性光谱学”(DCS)。临床试验证明,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方式相比,DCS方式在检测病人卧床头部位置改变时的脑血流量更为敏感。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神经病学和放射学教授约翰·德特莱(John Detre)表示,上述研究表明,今后能够使用高级技术来制定个性化、实时医疗方案。中风已成为工业化国家成年人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医界能够在治疗中风事宜上取得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将会对公众健康水平带来深远影响。

人脑血流量的减少会导致中风的发生,因此目前预防中风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增加脑血流量。只是目前中风病人的脑血流量很少得以精确测量,即使测量该指标,通常也只是在CT或MRI扫描中的单次性测量,且病人一般是平躺。虽然CT或MRI扫描是针对中风病人的关键诊断工具,但却不适合医生们进行长时间的临床干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脑卒中,光学,设备,脑血流量,病人,中风,床头,头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