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医学中心的“迷你”式存在

失眠了,第二天就会顶着一对“熊猫眼”上班。打呼噜,不仅影响别人休息,实际上还是一种病,学名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名鼾症)。如果长期睡不好、睡不饱就该去医院接受治疗,因此医院里就多了这样一个专门解决睡眠障碍的地方:睡眠医学中心。
规模再小也叫中心
据悉,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三级综合医院都建立了睡眠医学中心,开始进行睡眠呼吸疾病治疗与睡眠医学专科建设。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是国内第一个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创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9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建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于2006年成立;四川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2009年成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佑安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于2014年2月正式成立;山东省立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也将于今年4月26日挂牌成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述治疗睡眠障碍的机构,名称的最后两个字都是“中心”。但据健康界了解,开设睡眠医学中心较早的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目前应用于睡眠患者的监测床位只有5张,而佑安医院则仅有2张。
如此少的床位让睡眠医学中心显得有些“迷你”。
医生是“兼职”的
这些规模不大的睡眠医学中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科室,而是存在于医院各科室之内,科室内的医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在“兼职”做睡眠医学的相关工作。
北京佑安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鲍诗平主任告诉健康界,国内睡眠医学目前只是一个三级学科,依附于各个学科的一个分支存在,尚未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学科,缺乏统一的规范及综合管理,缺乏专业人员的认证及培训系统。
比如一些医院的睡眠医学中心的实际全名是:“呼吸内科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医学中心”。
与国外的差距
鲍主任告诉健康界,目前国内的睡眠医学中心主要起到一种筛查、分流的作用。比如,患者前来就诊时,医生在诊治出其睡眠障碍的病因之后,会依据其病因(呼吸、耳鼻喉、内分泌、精神、心理等)分流至相应的科室进行诊治。而关于学科的建设方面,睡眠医学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学科。
睡眠医学学科建设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自7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界对睡眠疾病的研究日益重视,各国纷纷建起了睡眠中心。特别是在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全民认知度高,组织机构健全。2007年是睡眠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美国内科医师考试委员会设立了睡眠医学专业考试,标志睡眠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一个独立的专业。同时美国成立了睡眠医学会,有很多临床睡眠医学的专业分工机构;此外,美国的内科学会在考试、认证方面都建立独立机构,睡眠医师及技师资格考试已成为必须。
让睡眠医学中心名副其实
睡眠障碍性疾病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由于国内的重视程度不足,睡眠医学在学科建设及人才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患者的病情,也影响到了睡眠医学未来的发展。鲍主任说,“来睡眠中心检查的患者多半是已经重度的患者,而且有些人是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之后,才来就诊的。”
鲍主任呼吁,作为一名从事睡眠医学的医生,我们了解患有睡眠障碍疾患的病人有多么痛苦,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健康干预手段、开展各种健康教育,使睡眠知识得以普及,让更多的人关注睡眠。
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是解决人类睡眠中出现的问题、障碍和疾病,我们期待国家和行业内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睡眠医学的发展,帮助睡眠医学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睡眠医学中心”。鲍主任同时表示,期待致力于研究睡眠的专家,能够提出更好的方法,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睡眠产品。
延伸阅读
2014世界睡眠日主题发布会倡导“健康睡眠平安出行”
在每年发生的约200万起交通事故中,约有4~5万人丧生。而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和白天过度嗜睡导致的警觉下降、反应迟钝是引发许多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3月8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4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健康睡眠平安出行”。中国睡眠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健康睡眠平安出行”,主要是考虑到健康睡眠与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关系极为密切。
呼吁将司机睡眠状况列入常规检查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要求,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紧张的劳作之后,人们通过睡眠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焕发生机。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必要过程,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鲍时平主任呼吁:将司机睡眠状况列入每人常规检查,对司机的睡眠状况进行及时检测,减少事故发生,平安出行。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欢迎转载!点击获取授权。更多资讯请下载健康界App查看
0人喜欢
0人收藏
登录后评论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