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凌锋痛批拒收红包协议:侮辱医生人格

原创 2014-03-13 15:58 白宣娇 / 健康界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凌锋认为,签拒收红包协议把事情放大,变成每一位医生都有可能收红包了,这是有罪推论,是对医生人格的侮辱。

“要求签拒收红包协议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对没有接受过红包的医生来说,这是人格侮辱!”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凌锋向健康界表示。

2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开展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4年5月1日起,开展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开展,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种规定不科学、不合理,让医患双方签不收红包协议书很可笑。”

凌锋同样不赞同这种做法。这是因为,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纸文书就能解决的。

“首先是政府指导失误。20多年前,政府把公立医院甩给市场之后,其投入不足,这只所谓看得见的手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公立医院陷入无序竞争,去市场上找钱;其次,中国目前是商业社会,贫富差距大,老百姓自然到医院的就医体验也都不一样;第三,社会的诚信度在下降;第四,不良媒体的误导;第五,医生群体里也有一些害群之马;第六,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第七,法律不够健全。”她指出。

“这么复杂的问题想凭一纸协议解决,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凌锋质问。

在她看来,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收红包,但按照这个规定,所有的医生必须签此协议。“对没有收红包医生来说,这是人格上的侮辱,在公众眼中,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她指出。

凌锋表示,不排除有少数医生索要红包。“但签拒收红包协议的做法却把事情放大,变成每一位医生都有可能收红包了,这是有罪推论。”

对此,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波指出,“患者送红包也就买个心安。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患者认为不送红包,医生就不会为其好好服务。他们认为,送了红包,医生的态度就会好一些。”

周海波指出,这其实是对医生的不信任,也是对医生人格的侮辱。“医生收红包是违反原则的,在医院内部就被处理了。”

凌锋最后向健康界透露,4月2日,中国医师协会要出台《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一共38条。“这将是中国医生职业上的圣经。每一位医生每一天都要按照道德准则,自我对照,内心自省。”

“医生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都希望用自己的知识治好患者。”凌锋说,“医生不可能大富大贵,但医生决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是良心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凌锋,红包,人格,协议书,医生,医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