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提案|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理应得到补偿
【编者按】
艾滋病患者“被拒”往往引发社会激烈的争论。而手术前检查艾滋病、梅毒等,往往被理解为过度医疗。不为人知的是,面对传染病,医务人员却经常面临职业暴露的威胁,这甚至会造成交叉感染。
事实上,因基础设施及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医务工作者经常因职业暴露受到伤害。2月24日,“医声医事”联合“健康界传媒”共同发起“医患微提案:2014两会特别行动”。一位医学博士建议,应当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工作者给予合情合理的补偿,推广医疗安全险。
微提案者:刘颖慧 医学博士生 健康界特约编辑
案由:落实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危害。完善职业防护设施,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确保传染性疾病患者得到合法、及时救治,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工作者给予合情合理的补偿,推广医疗安全险。
内容:因基础设施及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我国屡屡发生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事件,给本人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职业风险大,却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险机制。
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配备
加强职业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建筑设计及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符合规范。从宏观控制上保证每个地级市有一家医院配备可随时开启的“负压病房”,二级以上医院配备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规范配置个人防护用品,政府予以一定补贴。
(二)规范感染控制管理
从医院管理方面切实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根据科室特点进行科学量化管理,保证将感染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严格按照标准对清洁与消毒、预防和隔离、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监管和干预。
(三)强化防护意识培训
医院定期举办职业防护培训,重视教育效果评估及反馈,从各个方面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意外职业暴露及伤害。并且对患者及家属开放部分培训,以配合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将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降至最低。
(四)完善应急预案处理
完善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医务工作者出现职业暴露意外伤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流程处理。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妥善处理职业暴露,减少后续伤害或避免严重后果。同时在处理后上报,但不得暴露相关人员隐私。
(五)纳入医院考核标准
将医院的感染控制设施及管理纳入考核,同时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及职业伤害率进行考核,对不合格者强制进行整改,直至达标。
(六)推广职业安全保险
对从事高风险工作的相关科室,如传染病科、外科、病原实验室等工作人员一定的补助。用人单位为其购买职业安全险,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保证合理的保险理赔,以减少二次伤害和后顾之忧。
(七)立法保障后顾之忧
《职业病防治法》已将放射工作人员纳入职业卫生管理的范畴,但众多医务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的风险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卫生部门及法律相关部门也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后的权益维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