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高龄老太夸赞医护人员“你们都是活神仙”

原创 2013-07-08 16:55 张玉阁 崔艳 / 健康界

为预防卧床带来的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士不仅按时给予翻身、擦洗会阴部,骶尾部按摩等护理措施,更重要的是,每天监督指导每一位病人做深呼吸、咳嗽、踝泵运动。

4月8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为95岁高龄老人成功实施股骨头置换手术。经评估后,患者术后20分钟进水,4小时下地。老人特别兴奋,紧紧抓住医生护士的手:“真没料到,刚做了手术就能走路,也不觉着一点疼,你们医生护士都是活神仙啊,哈哈…”

这位95岁老奶奶右侧股骨颈骨折的同时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扩大隐匿型冠心病、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肺部炎症、低钾血症、房间隔膨胀瘤等多种疾病。由于高龄且病情复杂,手术风险极大。麻醉科、呼吸内科、心内科、ICU等相关科室专家集体会诊讨论,经过评估后认为老人可以耐受手术,决定承担风险进行手术。老人术后恢复如此之快,与科室团队协作密不可分。

1、医疗。现在的普遍国情是,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很多医生为了避免术后风险,对于高龄老人统统保守治疗,可却带来了更多的卧床并发症。但该科的医生是,评估病情后,权衡利弊并与家属充分沟通,选择对病人最有利的治疗。

以该老人为例,如果手术治疗,好处是痊愈的可能性为90%,且术后当天就可以活动,也可避免卧床引起并发症;弊端是老人骨质疏松严重,会发生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心肺储备能力较差,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但上述情况的发生率很低,尚不到10%。如保守治疗,虽可避免手术风险,缺点却是老人要面临长期卧床,痊愈的可能性几乎为0;而且,长期卧床,不仅会给亲人造成沉重的护理和经济负担,并使患者极有可能死于卧床导致的肺炎、肺不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据统计,卧床6个月而后70岁老人的死亡率为70%以上。综上,手术的好处远远大于保守治疗的好处,90%vs0%;手术的坏处远远小于保守治疗的坏处,10%vs70%。医生和家属进行上述利弊权衡后,家属同意行关节置换术。

2、镇痛。与麻醉科配合,把所有病人疼痛评分控制在3分以内。从术前、术中、术后采取多模式镇痛,只有不疼了,患者才能术后进食、早下地、早活动、早康复。同时,医生和护士对每位患者讲清疼痛带来的危害,争取他们的配合,而不是传统的“手术哪有不疼的?忍着吧!”

3、护理。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专业评估和病情观察,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早期恢复。在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和术后镇痛观察时,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表情,皱皱眉头都要发现。并在教育指导中让病人理解术后早活动的重要作用,保证病人安全和早期恢复。

象往常评估病人一样,护士评估神志、吞咽和肠鸣音后,术后20分钟即给老人进水5ml。术后3小时正常进食。术后4小时,护士向医生确定术中情况后,对生命体征、肌肉力量、疼痛评分等全身情况评估,老人在心电监护下凭借助行器下床行走数步,未有疼痛等不适感觉。

为预防卧床带来的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士不仅按时给予翻身、擦洗会阴部,骶尾部按摩等护理措施,更重要的是,每天监督指导每一位病人做深呼吸、咳嗽、踝泵运动。

4、康复。康复师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对于这位老人,康复师从住院当日就开始了肌肉力量训练。手术当日开始,康复师每天帮助老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包括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屈髋、髋后伸、髋内收外展、髋内旋外旋、收臀训练、肢体屈曲运动、夹枕头翻身。每一个动作、幅度、角度、时间,康复师都一丝不苟的指导老人完成。

正因为有这样的医疗、护理和康复团队,2007年至今,骨关节科已为80岁以上患者成功实施髋关节置换326例,平均下地时间是术后9小时40分。从开科起,术后下地早、恢复快,所有病人仅出现3例并发症。医疗投诉0。平均住院日逐年递减,目前,关节置换(膝和髋)平均住院日仅有15天。全科药占比仅为6%。(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护人员,高龄,神仙,康复师,并发症,护士,老人,卧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