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养老产业:投资者的香饽饽,还是鸡肋?

原创 2013-07-03 16:31 姚杏 / 健康界

一方面,许多投资者从养老市场的需求和缺口中看到了机会;另一方面,众多养老机构的经营者却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忧心忡忡。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投顾问相关报告显示,2012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9.4%,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5%。更有专家称,中国正处于“加速老龄化社会”阶段,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

中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然而,目前我国的各类养老机构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据悉,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万个,床位381万张,仅收养各类人员262万人,只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左右。

一方面,不少投资者从养老市场的需求和缺口中看到了机会,纷纷开始进军养老产业,尤其是对高端养老领域充满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许多养老机构的经营者却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忧心忡忡,称办养老院不挣钱,10家养老院有9家亏损。那么,养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到是什么?投资养老产业的机会和挑战分别在哪里?养老产业究竟是投资者的香饽饽,还是鸡肋?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应该如何合作?6月8日,萤火虫组织在“养老沙龙”上围绕这些养老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萤火虫组织是一个探讨医疗健康行业中实际需求的交流社群,汇集了医疗领域的思想活跃人士,其主旨为“启迪智慧,传播真理,推动医疗科技进步”,理念为“自由、分享、专业”。

这场养老沙龙的参与者包括寸草春晖养老院创始人王小龙、日本木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涛、天使投资人黄明明、日医福利器具贸易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刘影、北京康语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恩京。

在中国办养老院为什么不挣钱?

王小龙:中国作为老年人口发展最快的国家,到2050年全国30%的人口将是老年人。巨大的老年人口孕育着巨大的养老刚需。现在我国老年人口接近2亿。但为什么现在很多做养老的企业发展一段时间后就转行到服装业或别的行业了?为什么这么多养老院都处于赔钱状态?比如,最近从湖南来访问寸草春晖的养老院有20多个,据说没有一个挣钱的。

这主要涉及国家顶层设计等深层次问题。目前中国的养老需求很大,但这些需求是被压抑的,人们的支付能力有待提升。当国家的顶层设计有了改善,养老保险和支付制度有了更好的设计,庞大的养老需求必定会爆发。

此外,在中国,老龄事业是由政府主办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事业是非营利性的。养老究竟是慈善事业还是产业,现在仍存在很大分歧。寸草春晖作为民政部新的养老法规的特聘咨询单位,也是一家非营利机构。

在寸草春晖注册之初,国家在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上还很不清晰,办养老院,不能到工商部门注册,只能到民政部注册,只能按照民办非企业福利制走。简单地把养老定位为慈善事业,不仅导致养老服务水平低下,而且国家财政也已无法承受。

刘影:现在养老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等人才不会到养老院去工作,而养老机构培训出来的专业人才留不住。优质的养老服务之所以优质,软件很重要。而软件里最重要的是服务理念和服务人员。现在我们面临的普遍问题是人才稀缺,介护人员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收入很少。另一方面,政府尚未出台介护(见注释)保险法,养老院的分级制度也有待提升。我相信在制度环境取得改善后,养老的人才状况才能获得改善。

投资者们是否都瞄准了有钱人的口袋?

黄明明:互联网技术已经非常普及和发达。互联网和移动医疗的广泛运用可以大大降低养老成本。比如,现在用一块不到2平方微米的芯片,就可以使用手机远距离跟踪监护老人,而这块芯片的价格不足1美元。因此,我相信养老产业的机会绝对不是只为有钱的老人服务。

金恩京:我也相信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高端医疗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移动通讯来代替。但是对养老而言,这绝对不能通过机器代替的。养老需要人对人的关心和关爱。比如,对患老年痴呆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来讲,他们的身心都非常地脆弱,需要人来关怀。谁来关怀他?家人能否24小时都围绕在他周围?要靠机器人吗?人的温暖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瑞典人开发了一种疗法,是通过人的抚摸让老年人获得平静、减少外在的躁动、舒缓身心的紧张,但其中的人力成本是非常昂贵的。

王小龙:养老是不是只为高收入人群服务,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事实上,我们的衣食住行每一样都需要成本,做慈善也需要成本。同样,养老也是有成本的。当然每个人都有生存和养老的权利,要获得不同层次、不同品质、多元化的养老,其成本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老人养老基本上全部是自费,这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日本相似。现在我国养老服务层次也很多。比如,月收入在2000—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群,其养老主要由政府提供,个人每月需要交几百至1千元的费用,但他们享受的养老服务品质非常低端;其次是月收入在5000—6000元的人群,一般是中端养老市场人群;另外,还有更高端的,比如入住和睦家康复医院的人群。总的来说,就是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对应不同的价格。

曾涛:养老的确是需要成本的。一个企业为老人服务,要运营、雇佣员工、为员工发工资都需要成本,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只有企业做强了,有了利润,才有可能把产业做大。比如,日本的日医学馆是养老行业的领头羊,它是做到了很大规模以后,才有价格优势,降低自己的成本和价格。而中国的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首先要考虑如何生存下去,接下来才有能力考虑承担和实现社会责任。

金恩京:日本的介乎保险产生于2000年。在此之前,日本养老状况与现在的中国比较相似。没有人愿意把父母送到养老院。

日本最早的养老机构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老年福祉财团发起的悠悠之乡。老年福祉财团当时成立了7家养老机构,发展出都市中心型、近郊型、远郊型、别墅型等7个养老模式。在这7种养老模式上逐步扩大,悠悠之乡实现了养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而在起步之初,悠悠之乡只用有8000万日元的起步经费和10年的银行低息贷款。

总结悠悠之乡成功的关键,就是它的服务理念——人格的尊严。他们坚持,每个人无论其是否有健康的身体、是否有清醒的意识,都拥有有尊严地生活到最后的权利。到今天,再看这7家养老机构的财务报表,我们仍然可以发现,悠悠之乡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一个优秀的企业根本在于创造社会价值,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需要。

投资养老产业,究竟该往哪里投?

曾涛:在未来,中国养老产业的爆发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老年人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木下公司从10年前就开始研究中国市场,现在终于决定到中国市场来发展。目前,木下已与北京国资成立了合资公司。在北京,我们即将成立3个项目:2个居家项目和1个老年公寓项目。居家项目中包含一个针对高端健康人群的小型网点,另一个针对中端消费人群的网点,主要侧重一些护理居住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个地面积约为1万多平米老年公寓项目。

现在,我们很看好中国的老年产业。我们用这三个项目覆盖了高端和中端的人群。将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包括员工系统、财务系统、老年风险管控系统等;其次,各个项目还需要装修、购置设备,如老年人的用床、护理用品、餐饮,以及老年公寓的建筑开发;此外,在项目运营之后,我们要让老年人过得幸福,实现他们的梦想,在其中每个过程都充满了商业机会。总之,养老的产业链很长,产业链当中都充满了机会。

王小龙:说到机会,寸草春晖充分地认识到,我们并不是什么都能做。所以,我们只是做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我们在一个刚需巨大的市场里只做了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市场的消费者恰好认可我们的服务。如同日医学馆和木下当年起步的时候那样,我们也是从最简单的做起,力求把自己做的这点服务做到最专业。

养老投资的回报周期很长,养老模式没有搭建起来,做养老需要的是有耐心。现在养老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能生存下来,把一个点做好,做到专业化、精细化,把它做成一个稳固的金字招牌。这时候,养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是最强的。只有这样,等到市场环境改善时,介护保险和支付制度都建立起来了,其发展也是最有潜力的。

金恩京:我们可以考虑如何把国外好的模式引入到中国来。比如,建立一个小型的、多功能的,包含临终关怀在内的养老公寓,尤其是针对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这一部分是一个绝对的刚性需求,可以大大降低经营的风险。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如何开拓养老培训教育市场。

如何把医疗资源整合到养老中?

王小龙:对于健康型老人来说,他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并不很敏感,而更多地考虑到对环境的需求。对失能型、半失能型老人来说,一定要有充分的医疗保障手段。但这并不是说,在养老院里简单地开设一个医务室,或者养老院要毗邻社区卫生中心。充分的医疗保障也并不意味着要在办养老院的同时建立一所医院。对这个问题,需要特别慎重。因为办养老院的同时运营医院,一般无法比单纯的医院做得更专业。治疗骨科疾病,你很难超越积水潭医院,治疗心血管疾病,你很难超越安贞医院。因此,把养老院建到大型医院旁边,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能成功。

金恩京:在平衡医疗与介护关系的时候,一般来讲,老人所需要的照顾远远大于医疗服务。因为老年人到达一定年龄后,会成为一个慢性病的群体。据统计,80岁老人平均每人有5种慢性疾病。这时候,老年人需要的并不是高端的医疗他服务,而更多地是全面型的医疗服务,如家庭医生,而非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此外,通常老年人并不希望从冷漠的医院走完人生,而希望在自己家走完生命。所以,需要注重对老年人的临终关怀,建养老院并不一定要建在三甲医院周围,毗邻二级医院就可以。

曾涛:木下公司目前运营着80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下都有一个诊所,但没有任何一家诊所是木下自己运营的,都是通过招商、合作等方式由其他公司运营的。除诊所以外,在挑项目选址的时候,我们一般选择在医院旁15分钟车程的距离,主要是为了解决紧急情况。老人有很多突发疾病,这样可以及时化解风险。养老机构与医院不一样,医院培养一个好医生需要不断地积累手术量,而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并不需要医生那么高的专业度。养老与医疗是一个合作的关系。

注释:介护是对独立生活有困难者提供帮助,有别于以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工作。介护的服务对象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弱势人群,包括不能完全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儿童和残障者。工作内容以照顾被介护者的日常生活并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主,其目标是提供被介护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参考文献:王君俏,老年介乎发展现状与我国介乎事业的关键问题,《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第21卷,第1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香饽饽,投资者,鸡肋,寸草春晖,养老院,医疗,产业,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