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专家指慢病预防应“从襁褓到坟墓”
“人们需要重新树立对慢病的认识。慢病不是人到中年后才开始考虑,应该是一个从襁褓到坟墓的长期事业。而国家对此投入中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大家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5月7日由拜耳医药保健主办的心血管防治论坛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Ghent大学心血管教授Ernst Rietzchel在会上如是表示,并介绍了最新的慢病预防理念。
Ernst Rietzchel认为,慢病预防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高危人群。比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有极高的几率罹患二类糖尿病。那么,一名女性确诊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那天就是她预防糖尿病的开始。上述案例层面的慢病预防在欧洲已经纳入医保。
第二个层面的慢病预防应该是针对“普通人”。Ernst Rietzchel把“普通人”在这里定义为概率上的普通人。这些人在各个指标上都是概率曲线上的绝大多数。由于人数众多,虽然普通人的发病率远低于高危人群,但其人数乘以发病率得到的数字一点不低。现在针对普通人的慢病预防还没有受到重视,只有很少量的投入。
Ernst Rietzchel教授指出,当欧洲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危人群的慢病预防,也应该有等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第二个层面的慢病预防上。
由于所教授学生中有的是来自中国,Ernst Rietzchel对中国健康产业也有一定了解。他认为,中国在生活习惯上向西方看齐是错误的方向。他举例,几大乳制品厂商都曾经引用中外人均每天饮用牛奶量做比,得出中国人需要喝更多牛奶的结论。抛开该结论的正确性不论,Ernst Rietzchel认为这种跨人口、跨地区、跨文化的横向对比方向是错误的。
他指出,每个人种都有自己的特异性,比如一些在欧洲流行的降压药在非洲反而没有效用。“中国应该有更多像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做出的‘大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等针对本族人群的观测,才能确定哪种生活方式适合本人种,真正地做到预防慢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