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院安保攻略 力保医务人员安全

2012
11/15

+
分享
评论
舒兰 / 健康界
A-
A+
2004年,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了第一版《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该指南就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避免和防范暴力侵入。

11月13日发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科的伤医血案再次挑动了医患双方和有关部门紧绷的神经。

在我国,医患纠纷几乎已成为每个医院都会面临的问题,而且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升级为激烈冲突,“医闹”业已成为触痛每个医护人员最敏感的词语。

那么,国外医院是否存在严重的医疗纠纷甚至此类袭医事件?其他国家的医疗机构是如何开展安保工作以保障医疗活动秩序的?

印度:“袭医”事件频发 保镖进驻医院

9月13日新华网新闻中心转引《广州日报》消息称,严重医疗纠纷并非仅在中国存在,印度医生协会发言人表示,印度医院每年都发生数千起医护人员遭遇攻击事件。

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财力雄厚的医院只好聘请身材健壮、手臂上有文身、看上去足够“震慑”人的保镖站岗,防范闹事家属。

报道中提到了一家名为乌帕德希雅的印度医院,在医护人员遭遇患者曲棍球袭击后,无奈聘请了21位之前从事酒吧门卫、贴身保镖或摔跤手的专业保镖协助医院的安保工作。这些保镖分三班执勤,驻守在医院的繁忙区域,重点守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急诊室和产房。

这些保镖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控制人流,防止人群聚集,劝阻情绪激动的病人及家属以避免发生“医闹”事件。在工作中,他们遵循“动口不动手”的原则。

“我们主要是控制人流,礼貌地劝阻家属涌入。首先,我们会好言相劝,如果他们不听并继续找麻烦,我们会把他请到伤员处理主任室进行协商,如果他们坚持闹事,我们就会请离我们最近的警察将他们依法驱逐。”一位名叫库马的保镖说。

但是,并不是所有医院都请得起保镖,印度医生协会发言人说,目前印度大多数医院“连救人的设备都买不起”,对袭击医护人员的事件无从防备。而且家属抱着一种心态,认为既然他们花了钱,医生就理所应当把他们的亲人救过来,因此他们认为“闹事有理”。

此外,也有医生认为,请保镖是“治标不治本”。“我们现在的社会并没有耐心。我们不想去排队,不能等待事情按照它们本来的规律去发展。”印度一名对医院暴力事件较有研究的医生说。另一方面,在医院闹事、袭击医护人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也是暴力盛行的原因。

美国:高度负责的保安系统+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国内护士在自己的博客“中国护士在美国”中提到,在(美国)医院工作人身安全是有充分的保障。她说,美国医院有非常负责的保安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安全的行医环境。

2004年,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了第一版《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该指南就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避免和防范暴力侵入,提出了几项具体规定:

首先要求医院配置完备的自我防范设施,如医疗场所必须安装报警钮,配备手持报警器、移动通讯步话机等有效的报警系统;医院大门必须装备金属探测器,以避免有人持凶器入内;必须装备24小时监控系统;设置紧急员工避险房间,保证治疗区有备用出口;家具布置和治疗区陈设应避免妨碍员工脱困,避免设置容易刺激暴力或被利用来行凶的物品。

其次是美国的医院普遍有严格的门禁制度,病患家属很难进入治疗区和住院区,进入者都要签到并佩戴通行证。医院还须将那些有暴力记录的患者和家属列入“限制”名单,并发放给护士站和访客签到处;医院有权了解患者的日常行为是否有暴力或攻击倾向。

第三则是对医护人员的建议,如不鼓励佩戴项链等饰品,防止发生冲突时伤及自身等。

同时美国各地警方也非常注意在医院附近的巡逻。

另外,据该护士介绍,美国医院还有工作责任保险。而且美国的医院都有律师,如果出现工作差错问题,涉及到什么法律责任,医院的律师都会处理好,维护医院和护士的权益。

另一方面,美国医疗机构向来保有对患者“透明”服务的好传统,同时又实行严格的“知情认同”制度,即医方向患方详尽介绍病情、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治疗成功率、可能的后遗症等,保证病人对自己的状况有全面、明白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治疗后的纷争。

此外,美国医院在解决和处理医患纠纷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法律和仲裁并行的方法,所有医院都须设立的仲裁委员会,承担调查纠纷、明确责任和协调仲裁的责任,其成员来自社会各界。

加拿大;“白色警戒(code white)”医院防暴反应机制

我国台湾地区去年制定的“医院防暴机制”就是以加拿大2008年4月出台的“院内攻击性行为的防范与治理机制(PMAB)”为蓝本制定的。加拿大这份被称为医院防暴反应机制的系统中,核心部分就是“白色警戒(code white)”。“白色警戒”主要指医院内配置专门的应急安全工作组,协助医疗工作者处理来自患方可能发生的暴力威胁行为。

“白色警戒”的启动和运行程序涉及医护人员、白色警戒行动组负责人、行动组成员、系统负责人几个基本环节。比如,当医护人员发现危险状况时,可立即呼叫白色警戒行动组,程序即刻启动,行动组成员会立刻到位,协助排除暴力威胁。但PMAB同时也规定,如果遇到极端危险情况,如武装分子威胁,医护人员应当优先选择报警,随后再启动白色警戒。

热播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有一集曾以“code black”为标题,使得不少公众对于医院用颜色指代的某些特殊情况(比如code red, code blue和code black等)十分好奇。(注:Colored codes————用颜色指代的医院突发危险状况)

严格来讲,code一词在医学上并没有特定含义,常作口语使用,code red和code blue在临床上通常是用于指代心跳呼吸骤停急症,但是各医院的指代也不尽相同。国外一些医院也顺延并扩展此用法,把颜色用于指代其他紧急情况,比如炸弹威胁、恐怖活动、劫持人质、儿童拐骗、火灾、紧急疏散等常用code black来指代,但具体代号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各医院也有不同(加拿大医院通常称code white)。突发意外情况一旦出现,医院则会立即启动安保程序,以确保医护人员与病人的人身安全。

澳大利亚:通过保障医护人员工作安全的决议

2011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护士学会第66届年会一致通过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旨在加强各医院的安全保障工作,以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决议要求各医院及各急诊部门配置的保安人员数量不得低于强制要求的最低标准,同时呼吁加强其他安全措施,如强化安全培训、刀具(包括餐刀)管制、来访记录,以及警方支援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务人员,安保,攻略,医护人员,code,医院,保镖,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