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临时工也要有激励
由于目前人事制度的改革,医院后勤正式在编人员越来越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为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只有从社会招聘临时用工人员,由此临时用工的队伍不断壮大,临时用工已成为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医院后勤大部分工作。
但因目前招聘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为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普遍偏大,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因此,给予的薪酬较低,多为固定数,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着临时思想,一有机会马上跳槽,部分技术性岗位人员流动性大,稍不满意就走人,提高了培训成本,加大了管理难度,增加了工作中的危险系数,严重影响后勤工作质量。
因此,如何以较低的成本稳定后勤临时用工队伍,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最大效能,已成为医院后勤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泰安市中心医院后勤李弘在2012年第5期《中外健康文摘》上,发表了《医院后勤临时工效能初探》一文。李弘在文章中从非经济性报酬和经济性报酬两个角度,全面介绍了如何更好的激励后勤临时工。
李弘指出,非经济性报酬包括:合理的政策,称职的管理,和谐的同事,恰当的地位标志,舒适的工作条件,弹性的工作时间等。
非经济性报酬怎样实施?
首先,强化“以岗定责、以责定酬、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按部门、工种、科室制定出详细可量化的考核细则。同时大力宣传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及后勤职工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教育职工尊重临时用工,满足其人格平等的心理需求,努力提高其社会地位。
其次,让临时工享受公平的政治待遇。以党、团支部为单位,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集体凝聚力与向心力。
再者,将临时用工纳入内部职工管理,避免临时用工与单位形成对立面。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倡导其对医院的管理及发展出谋划策,提高其主人翁意识。
最后,充分运用人性化管理,努力打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文化氛围。加大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各种业务讲座,开展技术比武竞赛,提高业务技能的同时,鼓励其学习深造,允许个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个人与家庭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解除后顾之忧,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李弘在强调非经济性报酬的同时,经济性报酬也非常的重要。
李弘认为,可以将固定薪酬分为不变工资与可变工资两部分,尽可能的降低不变工资,努力提高可变工资,将平时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与可变工资相结合,掌握管理的主动性。即原来的固定薪酬可分为基本工资(不变)、岗位工资(不变)、浮动工资(可变)、职务补贴(可变)、加班工资(可变)、绩效工资(可变)、安全工资(可变)、质量工资(可变)等。
基本工资可根据不同岗位、工种设一固定数。
浮动工资可根据工作年限及业务能力大小定期上浮一定数额,目的为稳定工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
岗位工资可根据工作岗位的环境、工作条件设定,目的为向脏、差、累的岗位倾斜。
职务补贴即班组长补贴,一部分为固定数,另一部分可根据班组工作效益发放,将工作责任与利益挂钩。
加班工资按每小时基本工资的倍数发放,体现多劳多得。
绩效工资可按整个班组利润的百分比发放,对整个医院来说,当效益降低时,就可减少费用,对职工来说,报酬与绩效挂钩,有利于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安全工资可根据整个班组的生产安全情况确定。作为后勤,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将安全与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可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质量工资可根据平时的考核,按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得分发放。可避免因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影响后勤工作质量。
工作量工资主要为奖勤罚懒,可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统计发放。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完善各项福利制度。如逢年过节福利的发放、寒暑期的补助、特种岗位的劳动保护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