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呼唤人本位医疗之四:人本位医疗亮点

原创 2012-06-14 08:47 桂克全 / 健康界

最近十几年间,我国的医疗规模几乎与GDP等速递增。显然,这是一件好事。特别是2009年国家承诺三年新增医疗投入8500亿元,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就医之难。然而,同时引人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我国的医疗纠纷数量居然每年以高于20%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医疗规模的扩张速度。

■病人需求VS医疗现状

最近十几年间,我国的医疗规模几乎与GDP等速递增。显然,这是一件好事。特别是2009年国家承诺三年新增医疗投入8500亿元,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就医之难。然而,同时引人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我国的医疗纠纷数量居然每年以高于20%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医疗规模的扩张速度。

有鉴于此,我们很难将过去的医疗规模扩张称之为“科学发展”。医疗纠纷此起彼伏,至少折射出一个问题————病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通常来讲,病人有哪些需求?又遭遇了怎样的梗阻?

患者到医院看病,通常期望“快点治好病”、千万别出事”、“少花冤枉钱”、“把我当人待”四种需求,可目前的医疗却是“恢复速度慢”、“医疗并发症多”、“大量过度治疗”和“服务态度糟糕”。

历史早已证明,当某个群体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必然招致或轻或重的后果。

现在我国公众的四项基本医疗需求未被满足,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医疗纠纷加剧。不过在本人看来,民众基本医疗需求未获满足,只是促使医疗纠纷加剧的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以疾病为中心的“病本位”和以利益为中心的“利本位”的医疗。

正因为我国医院普遍采用“病本位”和“利本位”医疗,使得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长期被搁置。

■医疗的四种特性

事实上,人本位医疗的定义,并不是哪个理论家的创造发明,它反映的正是医疗的内在规律,所有内容均来自医疗本身的固有特性。医疗具有哪些固有特性呢?

即治疗的双向性、病人的感受性、疾病的多边性和经验的局限性。

正因为医疗客观存在四种特性,使得实践中难免出现医疗误差,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何不能治愈所有患者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医疗误差作为医疗内在的固有风险,以及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却很难依靠医疗技术自身解决。换句话说,靠医疗技术解决自身误差,效果极其有限。

那医疗误差究竟靠什么来解决?

现有的最佳答案,莫过于“全面连续地关注病人”。此点恰恰属于人本位医疗的核心内涵。概言之,高度关注病人,是人本位医疗的灵魂;而人本位医疗,则是高度关注病人的表达形式。

需要强调的是,首先,人本位医疗的内容全部来自医疗实践总结,而非源于理论推导或逻辑归纳;其次,它不是一名医生、一个科室或者一家医院的实践总结,而是放眼国内外的诸多医院,国内医院又包括东西南北大中小医院的全局事务。种种迹象表明,它是我国医疗的行进方向。

■内涵概要

医疗由五部分组成: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和服务。人本位医疗同样如此,只是具体内容与病本位或利本位医疗明显有别。首先,依靠证据实施诊断,这是针对利本位医疗而提出,后者的诊断忽视证据,抑或证据不充分、不完整。其次,治疗强调有效和身心伤害最小化,这点仍针对利本位医疗,后者治疗不仅不推崇身心伤害最小化,反而扩大化;治疗非有效而是基本无效。第三,人本位医疗的护理为“确保医疗安全的整理护理”,这是针对病本位医疗而提出,后者的护理内容单一,仅注重治疗处置和晚期观察,难以确保医疗安全。第四,人本位医疗的康复旨在实现“疗效和安全最大化”,这还是针对病本位医疗完全漠视康复而提出。第五,人本位医疗的服务“以病人的感受为主导”,虽然利本位医疗同样提及服务,但不是从病人的角度,而是基于健康人的感受。

解析整体护理

事实上,优质护理也好,整体护理也罢,其本质就是护理的原初意义。之所以刻意加上前缀,主要用来区别过去被简化甚至被扭曲的护理形态。所以,整体护理非创新概念,护理的本义就是人本位和整体。

记得曾有几位外国护理专家来中国考察,看到我国漏洞百出的护理现状,事后召开座谈会时,很不客气地评价称“NoNursing!”意指根本没有护理。在场护士听到此言顿生疑问:我们每天都忙碌不停,怎么到头来说没有护理呢?

实际上,过去四十年里,我国的护理仅盯住治疗处置。直到2010年初卫生部倡导优质护理,各地才逐步改观。其实护理本该着眼于整体,除了治疗处置,还包括生活护理、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

四项内容均不可或缺。过去我们只居其一,丢掉3/4,难怪别人评价“无护理”。

■用患者感受主导服务

说到医院服务,我们目前的做法有些欠妥:要么独立开展服务项目,如在病房提供针线包等;要么要求护士执行酒店服务标准。问题是,酒店的服务对象是健康人,而医院的服务主体是患者。归根结底,我们的服务应调整为:以患者的感受为主导,并贯穿到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过程中。

其具体操作,可从尊重病人、方便病人和给予病人温馨愉悦的感受三处着手。

以医生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为例,国内实施人本位医疗的科室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医生巡查病房,突然蹲下身帮助行动不便的病人穿上鞋袜,并搀扶患者慢慢走动。医生提供诸如此类的悉心帮助,在这些医院几乎堪称家常便饭。

我之所以要求医生做这些看似与治疗无关的事情,源于我在美国学医时遇到一段令人震撼的经历。

我的老师詹姆斯·阿诺德,一位世界知名的膝关节外科专家。找他看病的患者,有欧洲的重量级政府官员,也有非洲的王公大臣,一个地道的世界级大腕医生。我到美国的第二天随他出诊,其间他看到一个双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第十天的病人(术后五天出院,此次回医院复查),复查完毕把脚踩到鞋上,好几次没有套进,老师马上双膝跪地,提起病人的鞋跟,帮患者把脚放入鞋内,然后系好鞋带。当时有我和一名护士站在他的身边,而他没有指挥我俩去做这些事情。

震撼的感觉立即从我心中油然而生。

坦率地讲,我自认为自己在国内算是态度不错的医生,但从来没如此对待过病人,也没有看到其他医生做出过类似举动。后来我揣摩:这个病人可能是老师的亲属或者是重要人物。事实证明并非如此。长期跟他学习发现,他对所有病人都一样,只要是病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他总是亲自提供帮助。

■价值盘点

经过实践检验的人本位医疗,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我国医疗走向的答案。

何以见得?人本位医疗至少有六种作用:一是促进医院发展;二是在现有技术设备水平的条件下,大幅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第三,大幅度降低医患纠纷;第四,纠正过度治疗;第五,提高医护人员的合法收入;第六,通过降低过度治疗费用、提高必要医疗费用的方法,巧妙使得在医疗总费用提高不明显的情况下,增加医院的利润总额(即病人同样花100元钱看病,现在降低药品费用,但增加有利于身体快速恢复的康复和护理的项目收费,不仅病人更快恢复健康,医院的利润额亦增加)。

业内人士都知道,上述六种作用恰好对应我国医疗领域目前旨在实现的目标。

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正是人本位医疗的核心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人本位医疗并非理论推导或纸上谈兵的猜想,其内容本就来自中国当前医疗环境下的实践,具备生根成长的基础条件。

同时,它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至少从目前来看,尚无其他更好的路径可供选择。况且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已经或多或少开始迈向人本位医疗。比如,国家卫生部正在力推的优质护理和临床路径,以及诸多改革政策中已写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恢复速度、注重康复等条款。

尽管目前相应机制尚不完善,但改革方向已然明朗。人本位医疗,注定是迟早之事。

■本文通过剪辑崔永元的访问、张中南讲课素材等整理而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本位,医疗,呼唤,护理,病人,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