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如何突破"玻璃门"
"政府给民营医院的好政策,就像一道玻璃门:看着都给你了,可是一伸手就碰壁。"一位民营医院院长如是说。在4月14日举办的"中国民营医院发展论坛"沙龙环节,面对主持人抛出的民营医院发展如何突破玻璃门的提问,来自国内知名民营医院的代表们畅谈了他们各自的看法。
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练好内功最重要
盘仲莹表示,她在和睦家医院已有整整16年了,见证了和睦家医院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北京和睦家医院的筹建到运营花了三四年的时间,上海和睦家医院则花了两三年,天津和睦家医院只用了两年的时间。"时间不断缩短的背后,则是政府部门对和睦家实力的认可。"有了这种信任和认同,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盘仲莹认为,只有民营医院先练好内功,夯实自身基础,才可能得到政策方面的更多支持。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阳:人才政策是瓶颈
"我们医院一些大牌教授医生原来在国有医院都是各个团体的什么主任委员,全国的主委,到了民营医院就会被边缘化了,所有这些学术地位、职称一夜之间就没了。"张阳说,民营医院最缺的是专业技术人才,许多专家教授因为担心失去原有的学术地位和职务而不愿意选择到民营医院任职。张阳认为,政府应给予民营医院的专家教授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如此民营医院才能发展壮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民营医院,玻璃门,突破,刘国恩,政策,政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