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助力血液净化大国向血液净化强国迈进

健康界杨亚平

据流行病学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总数约100-200万人。每周3次到医院血透,是许多ESRD患者维持生命的日常行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从事血液净化的医疗单位的条件也不同,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交通限制。因此,大量ESRD患者的透析治疗需求还得不到满足。

近年来,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给ESR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此同时,APD治疗的实时、安全、个体化优势也备受关注。

11月2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和国家肾脏病质控中心联合编撰的《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杭州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针对自动化腹膜透析制定的专家共识,旨在提升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临床治疗的规范化水平和治疗质量,并借助基于互联网的APD远程智能化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助力分级诊疗建设,在推动中国肾脏病防治事业发展的同时,助力“健康中国2030”。

《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仪式

中国APD使用率仅为1.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陈香美院士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登记的在透患者(含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仅73.5万人,还未达到理想的治疗率。

同时,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也对自身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综合考虑透析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才能切实提高他们治疗的获得感。”陈香美院士说道。

APD机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后不断改良升级,其使用方便、容易调整透析剂量,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等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APD治疗的适用范围也一直在拓展。

根据2000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2005年欧洲腹膜透析佳实践指南推荐,APD的优势还在于,适用于高转运状态超滤衰竭的PD患者,并能有效降低其死亡及技术风险;清除小分子溶质能力强,透析效能提高;人工换液频率减少,感染风险降低;透析剂量易调整,人工成本减少等。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APD的使用仍以发达国家居多,在欧美国家APD的应用已非常广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 APD使用率超过50%,而由于我国APD使用起步较晚,且发展不均衡,根据2019年CNRDS报告显示,中国的APD使用率仅为1.9%。

APD远程智能化让患者更加获益

近年来,随着具有互联网功能的APD机和远程患者监测(RPM)系统的出现,APD治疗进入远程智能化时代。 

对于患者而言,腹膜透析远程监测平台兼具实用性和易用性,能够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远程获得医生的操作指导,可以达到降低腹膜炎、精细化容量管理,降低再住院率,改善预后的目的。

对于医护而言,利用远程监测实施及时、全程和全周期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患者门诊随访频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此外,在疫情防控方面,居家的自动化腹膜透析体现出特别的优势:避免免疫力相对低下的透析患者频繁往返医院,并在相对隔离的空间进行透析治疗。

“希望通过本共识能够团结全国肾内科的同道们,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APD治疗的知晓率及应用率,提高我国ESRD患者的治疗率,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我国从血液净化的大国,发展成血液净化的强国。”陈香美院士表示,APD在今后的逐渐普及将有望提升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和制造强国,助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的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