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区块链支撑下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如何构建
中国数字医学
构建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明晰关键业务流程。剖析区块链特征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特征,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将区块链特征融入“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药品信息追溯、医疗废弃物回收、智能导医、大数据辅助诊疗、身份验证与档案管理关键业务流程。
区块链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去中心化、信息可追溯、信息高可信度以及自激励方面存在一致性。区块链技术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具有支撑作用,关键业务流程可依托去中心化、自信任与自激励进行优化。现阶段区块链标准缺乏和后续集成是影响区块链应用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关键障碍。
引言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技术革命的新兴技术。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成为创新蓝海的当前,区块链为何适用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基于区块链技术如何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成为亟需回答的问题。
已有研究中区块链技术主要集中在隐私保护、智能合约、资源损耗、安全性以及扩展性方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与管理实践,范忠宝通过文献分析指出,区块链将重构信任机制,降低网络交易成本,同时将重构激励机制,提高组织协同效率。针对医疗健康领域,徐健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医疗记录安全存储访问方案。Thomas McGhin指出区块链已经应用
于健康管理领域,同时在激励挖掘、攻击管控等方面区块链目前的应用还不能完全响应健康管理需求。Ramzi Abujamra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健康管理有着改变集中模式、增强安全性的优势。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肯定区块链技术对于医疗健康服务可能带来的变革,但对于区块链技术为何适用于医疗健康管理实践,以及区块链技术支撑下医疗健康业务流程尚需进一步明晰。
区块链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一致性比较
区块链特征
去中心化网络交互得以实现。数据存储以分布式记账方式完成,全部节点都发挥信息存储作用,信息中心、信息中介将不复存在。区块链去中心化这一特质将使得传统的“中介”被取消,“供给-中介-需求”商业模式将向“供给-需求”转变。节点可信度得以提升。区块链中每次交易发生即在全网范围内分布式记账,并且交易信息一旦记录不可更改。不可篡改、可追溯特质使区块链范围内节点的可信度提升。
自激励机制形成。非中心化存储需要激发各节点分布式记账积极性,其采用的激励方式则是通过数字化货币发行,对节点承担存储任务进行激励。
“互联网+”医疗健康特征
服务参与主体从以诊疗为中心拓展多样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在“互联网+”所融合的全方位健康服务中,服务供给主体从医院拓展至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药品供应企业、在线支付服务企业、医学教育机构等众多主体,医院不再成为绝对的中心。
服务内容从以诊疗为中心拓展至“防-治-养”全链条。“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其着眼点不仅仅是医院所提供的诊疗服务,而是强调诊疗前的预防服务,以及诊疗后的康复服务。服务空间拓展至无中心的地理空间及虚拟空间。“互联网+”家庭医生使家庭成为新的服务空间,在线服务模式也使虚拟空间成为新空间。服务空间增加的同时,对服务痕迹实时记录、服务质量实时监管提供了新要求。
医疗信息互通共享成为亟需。多主体参与、多服务模式并存,使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交互、互通共享成为必须。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之间的数据需要有统一的标准,需要能够无缝衔接,需要能够合理限定数据使用权限,并能够以数据质量作为支撑。服务模式创新以信息高可信度为前提。“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为前提。所有医疗健康服务,都以可信、不可篡改的数据信息为前提。
由此可见,区块链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去中心化网络、信息可追溯、信息高可信度、自激励几个方面具有一致性,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创新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去中心化服务网络,实现信息可追溯、信息高可信度并构建自激励模式成为可能。
区块链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中的应用
去中心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以去中心化为基本思想,我们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将包括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药品供给企业、医疗物流企业、医疗保险部门、在线支付企业、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科普机构、人工智能企业等众多主体,其特征体现为:
①去中心化。全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主体构成去中心化服务体系网络,信息技术企业、医疗服务单位、保险机构、药品制造企业、医疗物流企业等众多主体,将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平等地发挥创新效益。
②开放性。围绕健康管理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找准需求,识别痛点,着力创新与改善,将推进新的主体加入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体系,呈现开放性特质。
③协同性。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主体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同,以互联网为平台,共同改善医疗健康服务体验。
基于信息可追溯创新服务模式
药品信息追溯
药品交易一旦发生,相关信息即不可更改,以保证从药品原料到药品制造企业,再到药品物流企业,再到医院、药店、在线药房,直至最终消费者,全部信息可追溯,信息质量可信任。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信息不可篡改特性,则为药品信息追溯提供了有效保证。药品信息传递链体现如图1所示。
图1 药品信息流转图
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药品信息追溯,也为过期药品回收提供了可能。根据采购信息、最终消费信息以及生产信息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消费者所购买的药品是否过期,从而主动进行过期提醒、过期回收。
医疗废弃物回收
“互联网+”医疗健康已经将诊疗空间范围从医院拓展至普通家庭。家庭作为非专业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安全回收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流程图
跟踪医疗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是否合规,尤其是在家庭这个非专业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是否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处置,是家庭诊疗、网约护士推广必须面对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信息不可篡改特质,将为医疗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信息跟踪提供有效保证。
基于信息高可信度创新服务模式
智能导医
“互联网+”医疗健康所涉及的智能导医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及诊疗的信息,基于真实可靠的信息解决医疗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患者对自身病情形成基本了解,并合理推荐恰当的医院,甚至推荐相关医生。智能导医服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导医流程
大数据辅助诊疗
借助大数据辅助诊疗,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获取疑似病症的初步判断、病症后续处理等辅助知识,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成为“有经验的”医生。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质量的保证,进一步提升了病案隐性知识的可信度。
身份验证与档案管理
“互联网+”医疗健康需要人口信息、医保信息、体检信息、就诊信息等多信息集成,这些信息会涉及到隐私。在身份验证后根据不同授权许可读取不同的数据,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必需,身份识别与验证成为授权访问的基本前提。区块链对数据质量的保证,能够较好地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防止非法读取数据。
区块链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的限制
区块链标准未统一
由于区块链技术诞生时间还不长,全球范围内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当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的区块链技术时,整个“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又不得不面对区块链技术争夺主导话语权的问题。区块链技术主导话语权的形成,可能带来新一轮的中心化形成,去中心化的格局将被再次打破。
区块链集成障碍
由于区块链技术标准缺乏,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主体在后期信息交互时,不得不再次面对区块链集成的问题。不同的技术标准意味着不同的存储机制、读取机制。解决区块链集成又将需要新的资金投入与时间精力投入。区块链集成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前阻碍其应用推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