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一周年数据出炉 三甲医院门诊量骤降

健康界秦晓英

“一些常见病、慢性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北京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说,公立医院持续数十年对药品的依赖在首都已经不复存在。

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年来,已完成门急诊量2.1亿人次,390万出院病人治疗平稳有序,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功能逐步各归其位。4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召开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部门就北京医改一周年相关数据首次进行披露。

成效

改革一年来,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累计达到近8000万人次,比上一年净增1200余万,增长16.1%,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5~30%左右,医院副主任、主任医师的门急诊人次分别减少9.7%和25.5%。

雷海潮说,新设立的医事服务费在改革启动后的第四周即可置换原来的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收入。公立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依赖了60多年的旧补偿机制在首都已不复存在。住院医疗服务更多向三级医院集中,改革一年来,三级医院出院量达320万人次,增长2.7%,三级医院的住院服务优势更加明显。平均住院日8.6天,与上一年相比减少0.7天,相当于过去4至5年才能取得的改进幅度。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功能的分化符合改革导向和目的。

对此,雷海潮指出,三级医院应该更加注重门诊转诊及疑难重症的医疗服务,不应该把精力过多损耗在门诊初诊服务上。在去年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中,包括医疗保险的报销政策,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分层定价、分级定价,引导大家到基层首诊。今后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得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各归其位。即,三级医院注重住院和转诊服务;二级医院提供综合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包括一部分从一级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的门诊;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全科诊疗服务,以及慢性病的管理服务。

截至今年4月7日,医保基金增加专项支出22.8亿元,减少个人负担近6千万元。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徐仁忠介绍,过去一年,北京规范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并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其中,新增55项专项护理和新生儿诊疗护理,中医调整96项纳入报销范围。此外,通过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解决一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显著低于成本的问题,儿科、妇产科、护理、精神心理、传染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支撑。比如精神病,精神病患者实施按床日收费,从过去的按比例报销调整为按定额报销。

未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北京医改还要持续发力。

基层全覆盖

定向培养100名乡村医生

目前,北京仍有一些偏远山区没有基层医疗网点,处于服务空白状态。对此,任雷海潮表示,未来两年,将实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山区边远农村的全覆盖。将采取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二级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用山区巡诊的方式,目前,密云、延庆山区已开始实施。

人才培养也是基层医疗发力的重点。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指出,北京今年将定向培养100名乡村医生,进一步开展基层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让基层的医务人员留得住。到2020年,做到每万人口拥有社区全科医生3名,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要有一名能够开展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医生。李素芳特别指出,推广方庄智慧家庭医生模式,通过多种个性化医疗服务包方式,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优化药事服务

引入第三方药品配送机构

雷海潮指出,在已有四类慢性病的基础上,北京进一步增加慢性病病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长处方包括药品配送的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保障能力。朝阳、石景山已对于社区药房进行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例如,引入第三方的专业化药品配送机构,这也是今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推进的路径和方向。

落实医联体

每个区至少建立一个紧密型医联体

李素芳表示,进一步落实医联体建设,发挥好手拉手的作用,把大医院20%的专家号源首要满足社区转诊需要,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去出诊。北京市已经建立58个综合性医联体,8个专科医联体。要进一步发展和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做到每个区至少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同时,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将现有108个病种扩大到300个。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之后,康复护理需求越来越多,北京已推动15家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型机构,每个医疗机构补助1500万左右。雷海潮表示,今年将对于第一批转型的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考核,还将完善3所医疗机构进一步转型。

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检验、病理、影像诊断及心电图会诊中心

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北京建立了检验、病理、影像诊断、心电图会诊中心,患者可在基层完成相应的检查,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把有关信息资料传输到二、三级医院完成诊断,提升社区基层就诊质量。

此外,雷海潮介绍,在医改后续工作中,还将持续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以质量效率费用安全集约发展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机制,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持续改善和优化医疗服务,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努力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