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汇医慧影首席战略官唐海瑞:我们为什么不怕BAT?
无冕财经何乐舒
医疗行业的每一次推进,唐海瑞都不会缺席。
2014年,唐海瑞创办一生佳,核心业务包括健康管理、保险保障、数据分析等。同时拥有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国际金融和市场营销MBA学位的他,对于医疗行业中的暗潮涌动尤其敏感。
2018年1月,唐海瑞加盟汇医慧影团队,担任全球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着力AI影像医疗商业化道路的多样化发展。成立于2015年4月的汇医慧影专注于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目前已构建智慧影像云平台、数字智能胶片等服务平台,接入超700家医院,领跑行业。
唐海瑞加入团队不久后,汇医慧影获得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鼎晖投资,这是AI领域在2018年的第一笔投资。唐海瑞告诉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此笔投资的一部分将用于布局商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比如保险相关的产品。”
▲汇医慧影全球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唐海瑞。
根据鲸准数据中心,从2013年到2017年上半年,AI医疗各领域共发生241起融资事件,资本正从四方聚集。其中,医疗影像基于数量、真实性等多个与AI“不谋而合”的属性,被视为能最先迎来商业化浪潮的种子选手。
在这个缺乏标杆的行业里,汇医慧影凭什么说动700家医院合作、3年时间成为行业领头羊?随着BAT等巨头先后布局AI医疗,这家创业公司将如何搭建自己的壁垒,走通商业变现之路?
用3年领跑行业
作为一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柴象飞本该顺理成章地当一名大学教授,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教授业,直到白发苍苍光荣退休。但在2015年,柴象飞回国创业了,很多人不理解。
与医学影像结缘十余年,柴象飞因热爱入行,也因热爱选择了一条冒险的路。柴象飞在就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先后在荷兰癌症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癌症放疗中心参与了影像云平台等医疗人工智能平台的研发。正是这些契机,他开始了解到他所热爱的专业,除了三尺讲台,还有能更大程度地让研究成果落地的舞台。
▲汇医慧影创始人兼CEO柴象飞。
2015年4月,柴象飞创立汇医慧影,成为国内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开拓者之一。彼时,国内AI医疗影像市场方兴未艾。智研咨询的研究数据表明,2016年国内AI医疗才呈现井喷式发展,而2015年总融资额仅为239百万元人民币。大部分公司起步较晚,目前仅停留在天使轮及A轮融资的阶段。
在这个崭新的行业里,没有标杆式的企业可以学习借鉴,汇医慧影的破局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身为CEO的柴象飞每天在技术、销售等多个岗位进行角色切换——既要沉下心来研究技术让平台迭代更新,又要在各大医院周旋洽谈合作业务。在接受铅笔道采访时,柴象飞直言基本没有停下来休息一下的时间,“一年当五年过”。
创业初期与各大医院谈合作时,柴象飞都是亲身上阵,一间接一间地给医院的专家、医生讲解,制定合作方案,再亲自上门安装设备平台。这样的亲力亲为成了打动医院的理由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柴象飞及其人才队伍的专业背景是汇医慧影成为医院愿意深度合作的主要原因。然而,据唐海瑞介绍,目前该领域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于医生的需求、影像识别对行业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刻。对于复合型人才,该领域的企业都是求才若渴的。
于此,汇医慧影在创立之初就具有先发优势:创始人柴象飞在医学影像领域深耕十余年,联合创始人郭娜则有着多年TMT及咨询行业市场和销售经验。此外,医疗人工智能顶级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医学物理中心主任邢磊教授加盟团队,担任首席顾问科学家,汇医慧影如虎添翼。
郭娜曾在接受中投网采访时透露,汇医慧影的技术团队里,医工结合背景的人30余人,其中海外博士近20位。此外,柴象飞还组建了一支30人的销售队伍,负责与医院的合作事宜。
成立不到3年,汇医慧影凭借专业技术与销售“两条腿走路”,已实现在肺结核、心血管、骨折等多个病种的辅助诊断,接入超700家医院,包括北医三院、北京肿瘤医院等200多家三甲医院,遥遥领先同行业的初创公司。
▲汇医慧影目前的合作深度与数据量。截图自公司官网。
融资方面,汇医慧影保持一年一融资的进度,融资总额达数亿元人民币。2018年1月汇医慧影迎来“开门红”,获得鼎晖投资新一轮融资,这也是2018年AI领域第一笔投资事件。
与BAT同赛道赛跑
在AI医疗中,影像医学被视为最先迎来商业化浪潮的领域。
在商业变现上,汇医慧影是探索的先行者,其多款产品已开始收费。据唐海瑞向无冕财经介绍,产品销售是汇医慧影的主要收入来源,如影像云系统会向医院收取一定费用,电子胶片则由患者来埋单。唐海瑞认为:“汇医慧影单款产品的毛利并不低,只是现在仍然处于扩充销售网络的阶段,需要更多的投入。预计2018年年底能实现营收平衡。”
在盈利模式的布局上,汇医慧影正在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唐海瑞的加入则是多元化布局的第一步。他加入团队后便着手布局保险相关的产品,进一步开拓盈利模式。唐海瑞告诉无冕财经:“人在有需要的时候会购买保险,这跟医疗密切相关,是非常自然的场景。”
巨头从来不会错过新兴行业的每一场盛宴。2016年10月,百度发布“百度医疗大脑”,高调进军AI医疗行业;2017年3月,阿里云也发布“ET医疗大脑”,要在此领域分一杯羹;2017年8月,腾讯发布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
▲在AI医疗的应用层领域,医学影像是各细分领域中获得的融资额最多的,数据来自鲸准APP。
反观共享单车等其他“风口”,巨头入局往往是价格战的开端,以低价格甚至免费抢占市场。然而,这样的策略怕是无法在AI医疗走通。“医疗是个慢行业,而且关乎人命,行业的所有参与者都会更为谨慎”,唐海瑞认为烧钱大战难以破坏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医疗体系的参与者包括医保、医院、厂商、患者等,免费的生意会打破原来的行业链条,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对于巨头入局,唐海瑞表示“并不担心”。
面对与越来越多巨头的同道赛跑,汇医慧影将继续在人才培养上筑起壁垒。汇医慧影在斯坦福大学的联合实验室将在一两个月内挂牌成立,而后也将在清华大学成立博士后实验站。建立实验室一方面是为了内部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汇医慧影能站在学术制高点上拓宽格局。
此外,数据规模小也是AI医学影像要解决的痛点之一。基于大数据运作的AI医疗影像行业,获得的精准案例数据越多,诊断的准确率就会越高。全国有超3万家医院,汇医慧影目前也仅接入了700多家,而这个数据已经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AI医疗的潜力崭露头角,随着国际人才与资本的流入,中国将是打得最火热的主战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