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从女超人到CEO 没有什么不可能
健康界
很多人听说于莺,源自她的微博“急诊科女超人于莺”。
2011年,于莺开通了自己的微博,每天与网友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趣事、糗事、悲催事。豁达的个性、辛辣的语言,把一个协和医院急诊女大夫活灵活现地推送到公众面前。很快,“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粉丝数急剧飙升,到目前为止,她的微博粉丝数已经有300多万,成为医疗界最火的微博之一。
于莺,1974年出生在上海,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小学升初中再到高中都是保送入学。高考填志愿时,和父母有了一点点分歧。父亲希望她上外国语学院,母亲希望她考财经,而她自己渴望学医。最终父母尊重了她的选择,而她报考的第二军医大学,却因视力不合格拒绝
从女超人到CEO,没有什么不可能了她。
一怒之下,于莺说要考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于是选择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没想到进了协和,一读就是8年,很多人都被这8年压垮了,而她“经常出去玩,还不时旷旷课,属于班里非常调皮的学生”。凭借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她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2001年,八年硕博连读后的于莺直接进入北京协和医院,渴望成为医生的她终于穿上了白大褂。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地方,尤其是急诊科,于莺见惯了生离死别、人情冷暖,也越来越明白,医生面对疾病所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关于医生这个职业,于莺有过一些这样的体会:
“说实话,这个工作带来的感觉很复杂,一面是快乐,包括跟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的快乐,治愈疾病的快乐,同事之间共事的快乐; 但另一面是些许沮丧,比如自己医治的患者去世了,被患者及家属误解、谩骂;还有我第一个月拿到工资条一看,傻眼了——只够吃萝卜白菜的。”
“医生这个职业可以有个人乐观主义,但说到底其实都是有些悲观主义的,因为医生很明确地知道有些疾病是根本不可治愈的,所以当轮到医生自己,比如得了肿瘤,除非早期能够手术切除,大部分都会选择不去受罪,顺其自然就完了。”
当于莺在微博宣布辞职时,在她的粉丝圈,这个消息恐怕和当年刘翔退赛一样有爆炸效应。
“航母式的医联体最终会让专注于临床的一线大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成为炮灰;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儿了,我玩儿不过。”她在微博上列出了这样的辞职理由。
她忙着办理离职手续,每天去找各种不同的部门盖章, “盖个章还需要结婚证、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证!”曾自封为“无组织无纪律的小于大夫”的她,面对一张需要盖20个章的离院通知单,忍不住调侃,“有木有人跑断了腿都盖不全,然后大喝一声,老娘不辞了?”
她说她在辞职时并没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当时就觉得体制比较束缚人,要么按它的要求成长,要么就打破这个牢笼。我想的更多的是应该从那儿出来,就我的职业前景而言,再不出来可能就没有机会了,毕竟年龄摆在那儿。”
对于辞职后与美中宜和的合作,她坦言,我们的理念一致,价值观相同,都认同医疗是服务产业,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我们就开诊所的问题沟通细节,对投资回报达成一致。一个月之内,我以合伙人的身份与美中宜和签订了合作协议。
达成协议后,就满北京地找房子,最后发现只有这块地方比较合适。拿到设计图纸后,就开始跑卫计委,看这个地方能否开诊所。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开始签租赁合同。
这个过程着实尴尬,因为只有签到租赁合同才能去审批,如果审批不通过,她们就要承担很大的损失,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政策问题。我们从租房到拿到执照用了10个月的时间,这已经相当快了。
在筹建过程中,美中宜和的拓展部专门负责前期工作,比如找地方、谈租赁合同、找平面设计、找工程队、找监工等等,她也都参与,后来逐渐接管了所有的事。当然也有很抓狂的时候,但事情经过了以后,她才觉得,其实没有什么特别难以逾越。她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谁能想到一个急诊大夫,有一天会和楼下浩沙的老板坐下来谈消防通道共用的问题?
现在,诊所的团队已经组建完成,18位医生全部到位。之后最需要的是理清流程,内部调适,各部门协同作战。她不担心没有病人,因为市场是需要培养的,早期需要树品牌、立口碑,她更希望能把内部管理做细,各方面调适到位。
“我们的医生都来自公立医院,需要转变观念,为了适应全科医疗的需要,也要不断地学习。诊所的医生也许不如专科医生在某个领域那么专,但需要什么都能做,只有这样才能扎根社区,为社区服务。”于莺说。
就诊所的收费来说,主要是三项:挂号费、检验费和药费。无论医生年资,挂号费统一285元,在高端医疗里应该是最低的;检验费可能比公立医院翻一倍,药费与公立医院是一样的。
对于未来,她的理想是:假如我们现在看一个感冒发烧需要300元,等费用能压缩到一半时,就可以复制扩张了。她也曾和一个朋友开玩笑说:“开连锁诊所就是我的目标,到时谁拦我,我就砍谁!”
在协和做急诊大夫与今天私立诊所的CEO 相比,她觉得其实都不难,原因在于她的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善于与人交流。在急诊时,需要化解纠纷,只要有一颗慈悲的心,懂得包容,对方总会了解到你的善意。相对来说,她现在私立诊所的CEO的工作更有挑战性,她曾和一个记者说过:“我离开协和两年,如果明天让我去协和报到,无论做一线二线还是三线,我8点到医院,8点5分就可以开始工作;但是如果一直在协和呆着,我今天所做的事,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
随着医疗政策的放开,很多医生都在跃跃欲试,但又踯躅不前。从她离开协和这两年的经历来看,在这个时代,做比说更重要。一个真正想创业的人,想清楚了就要勇敢去做,有想法就好好规划,不要只是说,到处问,没有人知道你会不会成功。
就像她现在很喜欢一句话——没有什么不可能!
本文选编自新书《遇见创业者》 尚医出品
知性美女访谈27位医药行业的创业者故事~
购买渠道
(特别申明:本书目前某宝网已经出现大量盗版,请参考如下正版购买渠道,谨防买到盗版图书!!!)
1. 健康界尚医图书京东官方旗舰店,点击“阅读原文”或者上京东搜索“尚医”。
2. 淘宝网店“健康界尚医图书官方店”是唯一正版渠道,其他店铺出售的均为盗版!
3. 有赞微店,请进入“尚医读家”公众号,底部菜单“我要买书—尚医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