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真的需要大量补钙吗?警惕盲目补钙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健康界2024-12-05

警惕盲目补钙盲目补钙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腿抽筋,补钙关节不适,补钙骨质疏松,还是补钙

许多中老年人,倾向于将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直接与钙缺乏联系起来,认为通过增加骨汤摄入或服用钙片就能解决问题。然而,这种做法往往效果有限,而且过量摄入钙补充剂还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过量补钙的健康风险

在心脏病领域专家托马斯·利维所著的《补钙剂:被忽视的健康隐患》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补钙剂可能成为我们健康的隐形威胁。书中的研究表明,不加选择地补充钙质不仅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有限,还可能增加患心脏病和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补钙对于骨质疏松症并非无效,但其作用并非单一因素所能决定。骨密度的减少和骨骼质量的下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钙的摄入、吸收、代谢以及体内平衡等复杂过程。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骨质疏松症,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骼脆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因素可能使骨质流失提前至25岁。女性由于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速度更快。骨质疏松症是自然衰老的一部分,只能减缓其进程。据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中老年女性患病率更是高达32.1%,显著高于同龄男性的6.0%,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骨重建与健康维护

骨骼虽坚硬,却非静止不变,而是充满活力的活组织,一生中持续进行着骨重建。骨量,即骨组织(含矿物质如钙、磷及骨基质如骨胶原等)的单位体积含量,是衡量骨骼健康的关键指标。骨膜中的成骨细胞负责构建新骨,而破骨细胞则分解旧骨,释放钙离子。这一建造与破坏的循环,即骨骼再造,通常保持动态平衡。骨代谢周期大约3-4个月,这也是"伤筋动骨100天"说法的科学依据。

骨质疏松的原因

年轻时,成骨细胞活跃,促进钙沉积,增加骨密度。老年时,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导致钙流失,骨密度降低,可能发展为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全身性骨病,特征是骨密度和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增加骨折风险。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重建速度快于骨吸收,因此是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增加的时期,这也是为何强调他们需要补钙。成年人骨代谢平衡,骨重建与骨吸收相等,运动量大的人骨量可能继续增加,通常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中老年人骨重建速度慢于骨吸收,骨密度和骨量开始下降,这一过程难以逆转。中老年人过量补钙可能导致血液中钙浓度增加,但大部分最终会排出体外,可能增加肾脏负担,错误沉积的钙还可能损害组织和器官功能,如引发关节炎、血管钙化等。

如何改善骨骼问题

01运动对骨量的影响

运动量是骨强度的关键非年龄因素。运动量越大(尤其是抗阻运动),骨量越高。因为骨骼会根据承受的压力调整代谢,增强合成代谢。缺乏运动会导致骨质疏松。

02阳光与维生素D

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吸收。紫外线B促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经肝脏和肾脏代谢成活性维生素D,增强肠道钙吸收。

03饮食与钙摄入

减少盐和酒精摄入,以免增加钙流失和影响维生素D吸收。推荐饮用鲜牛奶及其替代品,以及富含钙的食物如豆腐、鱼虾、豆类和蔬菜,以促进骨钙形成。

04骨量储备

35岁左右达到骨量峰值。年轻时注重健康、饮食和锻炼,可降低老年骨质疏松风险,延后骨量下降。

05定期骨密度检测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这有助于评估骨量变化,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以预防骨折风险。